▲文化部長鄭麗君宣告未來不做部長後,將以「文化志工」的身份為台灣文化貢獻。(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文化部長鄭麗君日前宣布不續任後,今(18)日「服兵役」倒數第2天,出席任內最後一場公開記者會,慶祝她一手催生的文策院,與貝殼放大共同投資的「天使放大」成案。她提到過去4年看見台灣文化力量的凝聚,也提到「服兵役有期限,但當文化志工沒有期限」,不做部長、改當家長後,會以文化志工的身份跟大家一起努力。
▲文化部長鄭麗君「服兵役」倒數第2天,出席任內最後一場公開記者會。(圖/記者林育綾攝)
文策院今(18)日宣布與群眾募資公司「貝殼放大」攜手,共同投資「天使放大」IP 開發投資公司,並在台北信義區電影院內舉行記者會。而文化部長鄭麗君致詞時提到,其實台灣第一部電影,就是在95年前的日治時期,由「群眾募資」拍攝而成的,當時在銀行工作的劉喜陽登報號召,不到一個月既募資成功,在1925年拍出第一部純台灣製電影《誰之過》,開啟台灣人的百年電影夢。
而她認為,像「天使放大」這種群眾募資的力量,是能夠創造歷史,讓夢想成為可能。未來各領域的藝文創作者,無論是影視、藝術、音樂、劇場、出版、設計、遊戲,只要有好的想法,都能有機會在「天使放大」獲得群眾的支持,將夢想化作現實。
鄭麗君表示,文策院除了以國發基金共同投資天使放大、還有先前的原子76,以及正在最後議約階段的四大影城聯盟外,也特別宣布籌備已久的「全方位播種計畫」,要催生更多台灣故事誕生。
首先是從文化部移交到文策院的「文化內容開發產業領航旗艦計畫」,不只孵化IP,也提供業界資源,一起解決產業鏈面對的各種困難。第二,是啟動上億元的「TAICCA內容開發基金」,以孵化超過100案為目標,全面提升台灣故事與作品的產製量能。
最後,是跟博物館群合作,建立故事題材推薦平台,以及創作調查的顧問支援。不只博物館,文化部的「國家文化記憶庫」也即將在今年7月試營運,幫助創作者開發更多素材,將更多故事說好,說更多台灣的好故事。
▲文化部長鄭麗君提到,只要優化環境,給更多創作者機會,就能展現台灣文化的生命力和爆發力。(圖/記者林敬旻攝)
鄭麗君也提到,過去這幾年,已經看見台灣文化的亮眼成績,文創產值從2015年的8200億成長到近8800億,此外不只台劇大爆發,國片票房和出口值也連年成長;出版產業也邁向國際市場,產業產值更從2017年開始止跌回升。這證明了一件事,只要優化環境,給更多創作者機會,台灣人才濟濟的文化人才,就能展現台灣文化的生命力和爆發力。
4年來,文化部推動「獎補助/投融資」雙軌制、支持內容開發,壯大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最後成果證明這條路徑是對的。鄭麗君感謝文策院再推出一整套以幫助創作者為核心,實際解決產業鏈痛點的播種計畫,也特別感謝丁曉菁董事長,4年來將許多不可能的任務化為可能,一起來為台灣文化找出路。她提到,4年來的成長,是所有創作者、業界夥伴和投資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一股新的文化台流已經誕生。
▲ 文策院今(18)日宣布與群眾募資公司「貝殼放大」攜手,共同投資「天使放大」IP 開發投資公司。(圖/文策院提供)
雖然世界各國在今年都面臨疫情的嚴峻考驗,許多國際交流和展演活動都受到影響,但鄭麗君表示,這期間更感受到文化正如同陽光、空氣和水一樣的不可或缺,危機也是轉機,面對挑戰的時刻,更需要文化的力量,帶給我們更多感動、陪伴和光亮。
她相信只要彼此團結,待疫情趨緩後,台灣文化在世界各國當中,一定能以最快時間重整腳步,迎向下一波的文化高峰。而除了文策院和國表藝已經公布的振興方案,電影院待疫情趨緩後,影視局會全力支持業界夥伴串聯,一起推動台灣電影的聯合行銷共同振興。包括3年內,會將國片排片率從現有的10%倍增到20%,未來將每2到3年持續定期協商,一同振興國片市場。
鄭麗君曾用「服兵役」來形容擔任政務官,也宣告雖然「服兵役」有期限,但「文化志工」沒有期限。未來即使不當部長,改當家長,她承諾都會以文化志工的身份持續跟大家一起努力,為台灣文化貢獻一份心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