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欽點的副指揮官!陳宗彥「到洗手間先觀察人」…自曝日常2行為必遵守

▲▼內政部次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專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內政部次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專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洪巧藍/專訪

「防疫期間我養成了一個習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透露,自己現在特別注意旁人怎麼洗手,每次到洗手間就會不自主的觀察,但卻有很多人開個水、沖一沖就走了,讓他急切的想和對方說「你要不要認真洗手一下」。後疫情時代來臨,他也提醒,勤洗手和視時機配戴口罩將是很重要的行為。

▲▼疾管署示範正確洗手 。(圖/疾管署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前逢世界手部衛生日,指揮中心防疫五月天示範正確洗手 。(圖/疾管署提供)

從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記者會已經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份,除大家熟悉的指揮官阿中部長,副指揮官陳宗彥、疾管署長周志浩、發言人莊人祥以及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等記者會固定班底,成為大家口中的防疫五月天。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雖五人當中唯一沒有醫師背景的人,卻扮演著跨部會核心的角色,從邊境防疫一直到國內大小活動的舉辦,清明祭祖、職棒開打、八大行業暫停與解封都在他的守備範圍。

陳宗彥指出,相較於其他國家封城、完全限制活動,國內由於疫情控制得宜,可以維持「不便利中的正常生活」,近來也逐步解除限制,食衣住行已經開放差不多,交通部陸續規劃大眾運輸放寬。

面對後疫情時代,陳宗彥提醒,大家如果參與的活動對象是不特定、不清楚,且可能和人群有近距離接觸,就要配戴口罩,另一個重點則是勤洗手。他自曝防疫期間養成一個習慣「特別注意旁邊人怎麼洗手」,日前赴立法院到洗手間,就會看看大家怎麼洗手,但很多人開個水、沖一沖就走,讓他很想和對方說「你要不要認真洗手一下」。

▲▼陳時中去吃滷肉飯,示範防疫新生活。(圖/指揮中心提供)

▲▼疫情趨緩,各式活動逐步解封,陳時中率領陳宗彥等人去吃滷肉飯,示範防疫新生活。(圖/指揮中心提供)

▲▼防疫五月天去吃滷肉飯,示範防疫新生活。圖為陳宗彥。(圖/指揮中心提供)

想起自己開始參與抗疫,陳宗彥說,國內從去年12月31日開始警戒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當天中午內政部就已經被找去開會,由於他業管單位包含警察、移民署、民政、戶政、消防,防疫角色吃重,自然成為內政部代表。

1月21日國內確診首例新冠肺炎個案,自武漢返國的女性台商,陳宗彥說,當時移民署已開始不斷的跑資料,看有多少國人去武漢,又有多少人入境回國;1月23日就快要過農曆春節時武漢宣布封城,更是體認「事態嚴重」。

「1225。」陳宗彥突然拋出一個數字,那是武漢封城之後,指揮中心回推至1月8日一共有1225人必須全數納入居家檢疫,也象徵內政部更全面展開與衛福部的合作。

移民署與國境大隊先把旅客名單撈出,接著戶政司跑出正確戶籍資料,再交給疾管署分配給健保署、NCC,不斷回溯資料得以把資訊回送給第一線民政同仁,展開居家檢疫工作。

指揮中心從1月20日開始三級成立,陳宗彥負責所有內政部相關防疫工作,一直到最後提升至一級開設,陳時中覺得需要找一個副指揮官,隨即和行政院推薦陳宗彥為最佳人選。

▲▼內政部次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專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回想先前也曾面對疫情與災難防治,和疾管署長周志浩更是二度攜手合作。(圖/記者湯興漢攝)

其實面對疫情與災難不是第一次,陳宗彥說,921大地震發生時他在台中大里市公所擔任秘書,當地是地震災情最嚴重鄉鎮之一,總計18棟大樓全半倒,回想當時仍觸目驚心。

時間來到2015年,南部發生嚴重登革熱疫情時,他在台南市擔任民政局長,必須與衛生環保局處合作,抗疫超過半年。特別的是,當時還是副署長的疾管署長周志浩前往台南前進指揮所坐鎮疫情防治,兩人就曾經共事,陳宗彥笑說「我很早就和周志浩很熟」,這次也算兩人再次攜手合作。

回想這段期間,陳宗彥覺得雖然充滿壓力,但更是一個「可貴的經驗」。他說,每個部會都會有一些本位,但是這次大家願意為了「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終目標,不但放棄本位,更以自己專業提供相關資訊,充分合作努力;也更是整個國家、國人一同的幫忙,才有現在的成果。

其他人還看了....

最懂八大行業的男人「沒去過酒店」 陳宗彥忙防疫每天只睡5小時

像開彩券大獎!陳宗彥難忘寶瓶星檢疫 憶「台灣疫情2危機」壓力大

愛打壘球促成「職棒開放觀眾」 陳宗彥喊下一階段挑戰3000人

居家檢疫違規率不到0.5%! 陳宗彥:防疫期間火災、刑案都變少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過期的票券只能丟掉嗎?快來兌換東森幣復活你的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