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場尋雞溯源之旅! 看見在地小農到電宰廠守護食安的堅持

▲餐桌上常見的食材雞肉,要如何保持鮮度安全送到消費者手中呢?ETtoday記者探訪擁有50年養雞經驗的宜蘭在地小農,還有全台第一家合格的電宰廠,來趟尋雞溯源之旅。(採訪撰稿/記者鍾欣妍;攝影剪輯/記者謝盛帆)

記者鍾欣妍/宜蘭、桃園報導

說到宜蘭蘇澳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呢?除了看海、衝浪、吃海鮮之外,還可以探尋在地食材!在宜蘭養雞有50年經驗的雞農陳長清,雞舍規模11.5萬隻雞,要請他當嚮導來趟尋雞溯源之旅。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雞舍內部空間寬敞,且沒有散發臭味,白肉雞群可以在裡頭自由奔走。(圖/記者謝盛帆攝)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打開雞舍大門,白肉雞在寬敞空間裡自由走動,是來自竹林、德力和中興的優良種雞,讓人驚訝的是這裡竟然沒有臭味。

原來為了減少未經消化的飼料隨雞糞排出後,發酵產生濃厚惡臭,陳長清特別在國興飼料中加入酵素、乳酸菌等有機肥料,幫助雞群消化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如果雞拉肚子就完蛋,你看雞舍裡面為什麼都不會臭,因為環境乾乾的。」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打造水簾式雞舍,電腦自動化調節溫度和通風。(圖/記者謝盛帆攝)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打造三層水簾式雞舍,有大型水冷扇和強制抽風系統,由電腦自動化調節溫度和通風,管路也自動供應水和飼料。陳長清強調:「溫度如果像是天氣熱,風扇就會一直打開,如果更熱,前面就有裝水簾式,會有冷風,就像是吹冷氣。」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雞農每日巡視雞舍拍手趕雞,從雞群跑步狀況和雞眼判別健康度。(圖/記者謝盛帆攝)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從吃到住到都很講究,才能養出頭好壯壯的雞,一般飼養期要花30多天,而雞農每日巡視雞舍時,就要手眼併用,一邊拍手趕雞,一邊觀察雞群奔跑查看健康狀況。陳長清補充說道:「雞隻眼睛有亮亮,生病的話跟人一樣眼睛會濁,這些雞眼睛都很有神,就像在瞪你,表示有漂亮。」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進入電宰廠前,必須全身穿著防塵裝備,走過消毒水還得要洗手。(圖/記者謝盛帆攝)

尋雞溯源之旅來到第二站,位在桃園的電宰廠超秦企業是讓雞隻保持新鮮的關鍵之處,廠區環境和品質控制的溫度,都經過嚴密的設備去處理,進廠前必須從頭到腳穿著防塵裝備,走過消毒水清潔鞋子後,還得要正確洗手20秒鐘,接著才能前進全台第一家合格的電宰廠大本營。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經過處理過的雞吊掛在輸送帶上,開始進行分切和去骨。(圖/記者謝盛帆攝)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一隻隻經過電宰放血處理過後的雞,分批吊掛在輸送帶上,開始進行分切和去骨。超秦企業副總經理吳興松說明:「在大分切以後,會經過清腿機,把清腿拆出來,再經由日本進口的機器把大骨頭去除掉,步驟有8個環節,最後靠人工把筋修掉,順便檢視還有沒有殘骨。」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從分切到包裝全要在低溫控管下完成,且黃金作業時間只有4到6小時。(圖/記者謝盛帆攝)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從分切到包裝經過上百道工序,最後蓋上綠野農莊貼紙,全都要在低溫控管下完成,而且黃金作業時間只有4到6小時。吳興松強調公司比CAS標準要求還高,「作業環境的溫度的話,CAS標準是15度c以下,我們公司會更嚴格要求到12度c以下,產品溫度的話,CAS標準是7度c以下,我們會要求更嚴格要在4度c以下。」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超秦企業強調在低溫控管比CAS標準還嚴格,作業溫度要求12度c以下,產品溫度則在4度c以下。(圖/記者謝盛帆攝)

▲▼尋雞溯源之旅! 在地雞農到電宰廠為食安把關。(圖/記者謝盛帆攝)

實際拿出溫度計,插入雞肉測量中心溫度,溫度持續下降,最後降到2.2度,吳興松點出:「2.2度c已經有達到我們的標準了。」每個環節都為食安嚴格把關,提供消費者餐桌上更安心美味的食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