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蔬菜之王之稱的蘆筍是如何成長茁壯,成就餐桌上的美味,ETtoday記者為你揭開雲林智慧溫室蘆筍園的栽種秘辛。(採訪撰稿/記者鍾欣妍;攝影剪輯/記者謝婷婷)
記者鍾欣妍/雲林報導
餐桌上常見的食材蘆筍因為營養價值高,被稱為是蔬菜之王,平常是如何生長茁壯,成就餐桌上的美味,帶你來開箱雲林的蘆筍園,一窺栽種秘辛!
▲▼位在雲林的智慧溫室農場,栽種本土的綠蘆筍台南四號。(圖/記者謝婷婷攝)
走進溫室,在一片綠意中,蘆筍農黃志偉忙著下田工作,為了讓本土綠蘆筍台南四號保持清脆鮮甜品質,可說下足功夫。黃志偉表示,為此打造一座智慧溫室蘆筍園,「早期蘆筍都是種在露天,露天的話因為雨水侵襲,一些病蟲害比較嚴重,所以我們更改耕作方式,蓋了這棟溫室,像現在的溫度來到38度,濕度的話現在是43度。」
▲透過手機可以監測溫室內的溫濕度。(圖/記者謝婷婷攝)
▲綠蘆筍適合生長在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土壤。(圖/記者謝婷婷攝)
只要溫濕度有變化,透過手機就能掌握,尤其對嬌嫩的蘆筍來說,太冷太濕都不利生長,因此特別喜愛砂質土壤。黃志偉抓起一把土壤解釋:「我在土壤上面鋪一層稻殼,重點在作於保濕,你看我們這個蘆筍根,蘆筍根它都長得很漂亮,重點是我們土壤本身特性,具有保濕、保肥、排水性、透風性良好。」
▲引進以色列滴灌技術,少量多餐供應蘆筍水分。(圖/記者謝婷婷攝)
種植蘆筍的眉角還有灌溉方式,因為植物有90%都是水分,過度澆水容易爛根,反之缺水則纖維質增多,黃志偉引進以色列滴灌技術,利用水管中的小孔,少量多餐供應水分,並加裝土壤水分張力器,輔助檢查土壤中的水份是否足夠。
▲土壤水分張力器可往土層植入45公分,輔助偵測蘆筍水分攝取是否足夠。(圖/記者謝婷婷攝)
黃志偉說:「這是透明的壓克力管,整支長度大概是一公尺,我們以蘆筍最主要的水分攝取深度是45公分的這個土層,我們將它植入到45公分土層底下,以那邊去偵測它那邊水分,它這邊是一個虹吸現象,水多或少都會在這邊做顯示。
隨時監控土壤的水份,調整給水量,加上有EC肥份監控,也可以控制施肥量,每項環節都用心呵護,採收當然也不例外。從土裡冒出頭的蘆筍,全仰賴人工彎著身子一根根剪下來。
▲▼採收蘆筍全仰賴人工,可收成的長度為27公分。(圖/記者謝婷婷攝)
蘆筍農公開採收秘訣:「你要掌握它的長度,不能讓它太長,所以大概要長到幾公分,原則上像我們銷售的標準長度是27公分,所以你自己要去目視,大概差不多27公分的時候,你就要把它採收下來。」
至於白天採收完畢的蘆筍,放進冷藏室納涼2小時,消除田間熱度後,接著就可以送上蘆筍選別機,把一根根蘆筍擺在輸送帶,機器自動裁切成市售標準長度,再依重量進行分級。
▲▼蘆筍選別機依每根蘆筍的重量自動做分級,共分6級。(圖/記者謝婷婷攝)
黃志偉補充說道:「機器本身可以分到六級,最重是50公克以上,就是以單支蘆筍的重量是50公克以上,再來第二級是35公克,依序級數20公克、12公克、7公克不等的重量,我們接下來準備要做一些鋪貨到市場的動作,所以我們要規格化,所以我們要做秤重。」
▲▼黃志偉(上圖右二)是推動綠蘆筍產銷履歷驗證的首位農友,每包蘆筍出貨前都會貼上專屬標籤。(圖/記者謝婷婷攝)
每袋重量達200公克,經過綑綁包裝,最後還要貼上產銷履歷驗證的標籤才算大功告成。黃志偉驕傲的說:「蘆筍是有證書的是有身分證的,我是第一個從事蘆筍產銷履歷驗證的農友,所以我們要貼標籤驗明正身。」堅持用無毒方式栽種,並推動產銷履歷綠蘆筍,從產地到餐桌都盛滿著,在地小農的用心與堅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