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城說拔針成功有4因素,包括政府對政策堅持、產業界配合、科技有效應用和專家精準判斷。(圖/資料照)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23年前台灣爆發口蹄疫疫情,導致相關產業經濟損失達1700億多元,更喪失豬肉外銷市場,農委會去年7月正式宣布口蹄疫拔針滿1年,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申請成為口蹄疫不施打疫苗非疫區。今年6月OIE預計原要在大會宣布台灣脫離疫區,但因新冠肺炎疫情,180幾個會員國改由通信投票方式,結果最快今(8日)揭曉。
農委會去年向OIE提出申請口蹄疫非疫區,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原本6月大會上會宣布,各國提出申請結果,但因疫情改用通信投票方式,將個案寄給各會員國表示意見。據了解,已有150國家回覆都沒意見,但今天前所有會員國都要回信。對於去年拔針成功,黃金城曾提到成功4大因素,包括政府對政策堅持、產業界配合、科技的有效應用和專家的狀況精準判斷。黃金城強調,若會員國都沒問題,台灣就會被通知成為口蹄疫非疫區。
▲黃金城表示,豬肉要出口,國與國之間還是要討論。(圖/記者許展溢攝)
農委會資料顯示,口蹄疫爆發前台灣養豬戶數25357場,產值達886億元,占農業產值20%以上,年外銷日本500至600億元。黃金城表示,20多年前台灣養了1200萬頭豬,但現階段的台灣在養量只有540幾萬,豬肉主要以供應國內為主,真的有多餘豬肉才會考慮出口。
黃金城說,到時雖台灣成了口蹄疫非疫區,業者確實能將豬肉外銷,但貿易間,國與國還是要討論。如要出口到新加坡,商人要先申請文件送給對方國審,最關鍵條件就是「是否為OIE公布的非疫區國家」。
黃金城指出,現在這個時代要增加飼養量更是一大障礙,尤其「環境問題」。除不能為了養豬犧牲環境外,若要增加飼養,勢必養豬場就要擴增,但到時很多地方都有臭味,不管哪個縣市都會不願意,只能從既有的豬場繼續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