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津表示,若以總數2359萬人國人加上15萬有居留權配偶,乘以三倍券的價值4687元,就是1112億元振興效果。(圖/記者李毓康攝)
●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
這年頭,我覺得經濟學愈來愈難教!
究其原因,不是經濟理論很難(說穿了,還真是難),而是一些旁門左道的經濟分析,與迷因圖結合加乘之後,讓很多人以為這才是「正道」。此外,政府官員隨口帶出的經濟名詞,還能成為一種流行與信仰,屆時,我只能感嘆,經濟學的黑貓不只存在於理論當中,連現實亦同。
於是乎,當學生與讀者來問我,到底該相信理論、官員、專家,還是我這位臥底經濟人?我只能回答,當經濟問題讓你起疑時,必須啟動「系統二」,別讓「系統一」佔據思考的空間,如此,才能找到事實的真相。
GDP是計算財貨與勞務的最終結果,不會「憑空」增加
最近整理完近五年的學測「社會」與指考「公民與社會」考科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其中,「國內生產毛額」(GDP)共計考了八次,應該封為必考題。學生都知道,GDP指的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地區的所有經濟活動中所生產的財貨和勞務,依市場價值計算的全部最終成果,結構包括了民間消費、政府支出、投資與淨出口(出口減去進口)。GDP共分生產面法、分配面法與支出面法這三種計算方法,常用的為支出面法,這最容易計算,只要計算財貨或服務的最終交易價格即可。
舉個簡單案例說明,假定一件商品的最終售價是100元,賣出這件商品後,GDP就會計入100元。至於,打折促銷怎麼計算呢?假定打八折,這件商品最終會以80元售出,GDP就是增加80元,但這一來業者就減損了20元。
以消費者的角度思考,打八折的意思是可以用100元的價格買到125元價值,購買力增加了25%。如果消費者最終是把100元花費掉的話,GDP還是100元,而不是125元,不會憑空增加25元喔!
▲行政院振興券記者會。(圖/記者黃克翔攝)
經濟部長弔詭的1,687元
弔詭的是,當經濟部長在6月2日談及「振興三倍券」的乘數效果時提到,民眾的 1,000 元,加上政府的 2,000 元,共有 3,000 元,平台業者加碼打八折,等於 3,000 元到了平台後就效果變成 3,750 元,加上店家又再打八折促銷優惠,效果又變成 4,687 多元。
計算一下3,000元變成4,687元的倍數是1.56倍,也就是說當折扣愈大,民眾消費就愈多,經濟成長力道愈高意思。如果畫成迷因圖,用「系統一」的思考一路推論下去,還真的是價降愈多,對經濟愈有幫助!
看似合理,但弔詭在哪裡?經濟部發現,只要壓低價格就有經濟成長,如此,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我們的經濟部得獎機會應該很高。就如同2014年的得獎者義大利國家統計研究所(ISTAT),得獎理由是ISTAT將性產業、非法藥物、走私和其他非法交易算入國家經濟中,GDP就大幅成長了。
我們經濟部把售價減損的促銷打折,歸因為經濟成長的動力,要不,一折的折扣,3,000元的「振興抵用券」,經過兩次的折扣之後,1,000元第一次可以創造10,000元,第二次可以創造100,000元,不就可以創造一千倍的經濟消費奇蹟?這與ISTAT得獎的理由不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嗎?我們亦可以拍腦袋思考一下,這難道是臺灣現階段與未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嗎?
經濟部長不懂GDP?
一般在物價穩定上升期間,於其它件不變之下,當物價上升,GDP本來就會愈來愈高。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售價才會愈賣愈低,那是經濟學家與政府最不想遇到的通貨緊縮,經濟部長怎會樂於見到通貨緊縮呢?
經濟部長「振興三倍券」的乘數算法犯了以下三個錯誤:
第一,依據「簡單凱因斯理論」,消費乘數只會在封閉社會出現,臺灣並非封閉社會,所以理論乘數不可能出現,且乘數是「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不是折扣的倒數。
第二,折扣讓實質購買力變高沒錯,但計算GDP是用名目金額,所以3,000元的「振興三倍券」即使全被花掉,不計替代性消費,GDP也只會被「振興」3,000元,絕不是4,687元。
第三,減少的1,687元(這諧音太神奇,想必一定是經特意計算的)是業者的銷貨損失,毛利與淨利會減少,在不折價的時候,照理GDP應該還要增加1,687元才對,假定消量不變之下,折扣會減少GDP而不是增加GDP。
「乘數之亂」何時方休?
從馬政府的「消費券」之後,這十幾年來,「乘數之亂」也真的是「愈乘愈亂」。政府都想利用黑板經濟理論,用最低的代價企圖槓起最大的經濟動力,吹起政績的泡沫。
理論,在現實上已經是不存在的黑貓,計算錯誤也就罷了,記得泡沫吹得愈大,反作用力也愈大。政府應實在的思考如何紓困與振興,別在數字裡吹噓,依過去經驗,點破了,可不是一個「糗」字可言啊!
熱門推薦》
►李沃牆/「振興三倍券」問題多 勿變成「三振出局券」
►連賢明/「三倍券」能「加倍」消費嗎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