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感嘆台灣養豬產業結構20幾年沒動過。(圖/資料照)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23年前台灣爆發口蹄疫疫情,導致相關產業經濟損失達1700億多元,更喪失豬肉外銷市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預計15日公布台灣將成口蹄疫非疫區,但對比過去豬隻在養數量,現在一半都不到,有業者感嘆,產業結構已20幾年沒動過,農民也沒辦法,除非政府下令改變。
農委會資料顯示,口蹄疫爆發前台灣養豬戶數25357場,產值達886億元,占農業產值20%以上,年外銷日本500至600億元。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20多年前台灣養了1200萬頭豬,但現階段的台灣在養量只有540幾萬,豬肉主要以供應國內為主。
▲不少業者認為,活體豬載到外縣市賣容易染病。(圖/記者林悅翻攝)
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郭嘉育指出,現在和以前的飼養環境最大不同是「設備規格」和「原物料」,如採密閉通風式,原物料配方概念朝可以增進生長,或是品種改良等全方位模式。不過,現在還是有很多養豬方法非常傳統,如一大堆人在用廚餘養豬,增加傳染病風險。
郭嘉育指出,口蹄疫發生後很多養豬場關了,沒辦法再出口,養豬產業全變內需,但台灣現在就算不是口蹄疫非疫區,也無法製造這麼多頭豬,主要是現代法規門檻高,不是人人都可辦到,只有有能力的業者可以做增養動作,即便業者想出口,因牽涉國與國間經濟利益考量等困難點,不是想去哪就去哪,還是要期待政府協助,要真正的外銷,還需要一大段時間。
▲▼郭嘉育說,溫體豬肉通路到現在合不合時宜都是一個很大爭議點。(圖/記者李毓康攝)
不過,郭嘉育感嘆說,台灣養豬產業結構,已經20年沒動過,必須跟上腳步才有機會改變,如溫體豬肉通路到現在合不合時宜都是一個很大爭議點,還有屠宰方式、防疫等都沒變過,尤其豬怕病,以先進飼養方式來看都要做改變。還有,現在豬隻以「活體方式」運到北部或其他縣市賣,應改為在地屠宰、生鮮冷藏冷凍方式處理,但這是政府長期運作方式,要改善除非下令,否則農民辦不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