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統構成後...陸拚國產導航晶片研發 擺脫美GPS制約

▲▼大陸推動國產導航晶片研發。(圖/翻攝自央視網)

▲大陸推動國產導航晶片研發,用於北斗系統。(圖/翻攝自央視網)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

大陸北斗3號「收官之星」今天上午成功發射,象徵耗時26年後,中國大陸終於有望在今年構成自主、可提供全球服務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據《央視》報導,下一步,大陸國產北斗晶片技術也將逐步成熟,「從最初的全部進口到現在的自主研發」,好逐步替代國外產品並實現產業化。

報導進一步指出,近期,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了《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大陸國產北斗兼容型晶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1億片,大陸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台。

▲▼剛剛,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圖/翻攝自人民網)

▲大陸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於23日上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圖/翻攝自人民網)

據了解,在中國大陸還未建成北斗系統前,與世界各國一樣,在大量民用,甚至部分軍用領域,均以美國自1970年代起,耗時20多年打造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為主,美方除藉此賺取大量利益,亦在國際事務上保有話語權。

為擺脫對美依賴,建構自主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大陸耗時26年,以「三步走」戰略發展北斗系統,首先以2顆衛星構成北斗一號系統,提供大陸境內服務;接著用16顆衛星組成北斗二號系統,克服1號的缺點,在定位、測速、授時、通訊服務的精度上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服務範圍涵蓋亞太大部分地區。

最後就是北斗3號,由30顆衛星組成,達到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目的。其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於今天上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升空後,大陸北斗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全面完成,計畫今年具備提供全球性服務能力。

《央視》報導稱,在北斗導航系統研發初期,大陸市面上大部分的導航終端還都要依賴國外芯片,另2007年以前,就連北斗接收機的晶片,也均由國外企業提供,這些關係著國家安全的核心器件,制約了北斗的整體建設發展,直到2004年,北斗2號系統開始建設後,在國家的扶持下,自主研發的晶片才得以快速發展。

►腦公!你不可以賴帳喔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