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受連日強降雨影響,三峽大壩潰堤疑慮再度浮上檯面。有網友比對大陸官媒說法,發現自2003年至2008年間,三峽大壩從宣稱「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縮水變成「可防百年洪水」 ,甚至有官員說「不能把希望都寄託在三峽大壩上」。 不過,根據相關文章顯示,這類對比的概念不同,也有人指出這是一種「誤讀」。
▲三峽大壩。(圖/CFP)
大陸近日豪雨成災,雨勢至今未止,四川阿壩水文水資源勘測局23日淩晨4時30分宣佈升級洪水橙色預警,長江三峽大壩再度成為關注焦點。
有網友對三峽大壩的質量歷史新聞進行搜索,發現2003年6月1日《新華社》曾發表《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的報導,到2007年則稱「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再變成「可防百年洪水」。2010年一篇《長江水利委:不能把希望都寄託在三峽大壩上》的報導更是引發熱議。
▲長江中下游地區21日開啟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將橫掃貴州、重慶及廣西等10餘省市區。(圖/上游新聞)
然而關於防洪能力的各種說法,並非完全按照遞減順序出現的,例如《新華社》曾在2006年5月15日發表新聞《三峽工程使長江中下游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此說法比前面提到的「千年一遇」說法出現時間更早。
實際上,相關文章顯示,所謂「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是指壩體設計的洩洪能力,在萬年一遇的洪水衝擊下,主體結構不會受到影響。後面可以滿足千年一遇、百年一遇防洪標準等說法,是以洪水前庫容餘量來確定的,其中的千年一遇是指「當千年一遇的洪水來臨之際,大壩的各種運行指標都不會受到影響」。而百年一遇是指在該情況下,可以保障下遊河段的安全。
以壩前水位降至約147.5公尺的情況為例,三峽大壩可以滿足千年一遇的防洪度汛標準。此時若遇上千年一遇級別的洪水,可以通過每秒洩洪8萬立方公尺每秒,控制水庫最高水位175公尺,來保證下游最高水位不超過45公尺,以度過汛期。汛期前的壩前水位越高,可滿足的防洪標準越低。
▲三峽大壩洩洪。(圖/CFP)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也反駁「三峽大壩潰堤」說法,認為純屬惡意炒作!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三峽大壩變形傳聞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張博庭表示,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張博庭透露,在壓力荷載作用下,一般建築物都會產生一定的位移,這是符合規律的正常現象,作為體量非常大的建築物,在巨大的水壓力作用下,壩頂向下游最大水平位移不超過30毫米(3公分),這說明大壩結構穩定性非常高。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