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執政者最重要的道德承擔 「讓國民有安全感」

▲▼             。(圖/記者遠見雜誌攝)

文╱林讓均

「道德重要嗎?」近日,有「軟實力之父」稱譽的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S. Nye)出版中文版《強權者的道德》,原文書名正是「Do Morals Matter?」

這個看似形而上的問題,對此時政治惡鬥的台灣,有何意義?

「台灣正站在歷史的轉捩點,當權者的道德判斷,將左右你我的命運!」中正大學紫荊講座教授、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接受《遠見》專訪時表示,奈伊指出一套檢視當權者的方法,可依照「意向、手段與結果」三個面向,來幫總統打分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道德思辨,看清政治迷霧

說到奈伊,台灣對他並不陌生。他曾在2004年推出《軟實力》知名著作,提倡文化、價值觀與民主等柔性影響力,並結合軍事、經濟等硬實力,發展出能用在全球情勢的戰略:「巧實力」。

奈伊的這套理論框架,不只能用在國際關係上,還能應用在文化、職場、人際經營,曾在全球吹起過一陣奈伊風潮。2010年,奈伊接受「天下文化」邀請來到台灣舉辦大型論壇,並曾會晤前總統馬英九、發表總統府演講。

前副總統呂秀蓮自稱是「奈伊的實踐者」,6月下旬的奈伊新書發表會上,她帶著多年前《軟實力》的奈伊簽名書,表示奈伊影響她很深。她說,自己正在寫一本新書,就是有關台灣如何運用「軟實力與巧實力」,在兩岸僵局中走出一條路。

的確,在中美惡鬥、詭譎的國際政治局勢中如何找到定位,是台灣政界最憂心的議題。

然而,唯有直搗核心,才知應變之道;而奈伊的道德思辨,就是這把切開問題的刀。

江宜樺舉例,此次疫情之所以全球大爆發,肇因於許多政治領袖的「利益凌駕道德」。像是在疫情初期,美國、英國等主要國家都不願意正視、任由疫情肆虐,而日本因執意要辦東京奧運,而延遲相關管制。疫情後期,各國則冒著疫情再度爆發的危險,忙著解封、拚經濟。

從意向、手段到結果,這些領袖的道德分數統統不及格,承受代價的卻是民眾,全球至6月底超過900萬人(曾)確診,死亡超過47萬人。

奈伊提醒,眼下除了疫情的嚴峻挑戰,當權者還將面臨兩種全球權力轉移:水平權力轉移,主要指亞洲崛起;另一是垂直轉移,影響關鍵為科技。

對於水平權力轉移,身為知名政治學者、專研政治哲學的江宜樺表示,台灣夾在中、美兩大強權之間,如何槓桿兩邊勢力、尋求平衡點,不時考驗著台灣執政者。

曾是馬政府的行政院長,他觀察,馬英九時代走「親美和中」路線,而如今的蔡英文政府則採「聯美抗中」。

兩種模式都取決於當權者的道德選擇,而不同的起心動念,將推演出不同的因應手段,例如,是兩岸談判或訴諸武力。然後,重點來了,台灣民眾會因此承受哪些後果?付出什麼代價?

兩岸對抗,人民都是輸家

「你擔心自己或子女上戰場嗎?」6月中旬,在奈伊新書記者會上,與會討論的江宜樺、呂秀蓮與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不約而同拋出這個沉重的議題,憂心兩岸持續對抗下去,難免走向戰爭。

蘇起悲觀指出,蔡英文與對岸領導人習近平的意識形態之爭,將是零和遊戲,不可能雙贏,「即便有一方贏了,台灣人民都是輸家!」

曾捲入「太陽花」爭議的江宜樺感同身受,但他仍寄望於台灣的公民社會。

然而,發生在社群上的公共議題討論,往往流於民粹或網軍攻防,經常模糊焦點、難以對焦,如何對當權者形成道德約制與監督?

「還有人在努力,就有機會!」江宜樺表示,奈伊揭示的「垂直權力轉移」,指出科技穿透力對全球政體帶來的影響,在網路情境中,政府並非能掌握最大優勢的一方。

因此,網路輿情可以成為刺傷民主的一把劍,但也能成為抵抗威權的公民盾牌。對於執政者而言,網路力量可載舟亦可覆舟,如何援用,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一種道德考驗。

蔡英文政府剛邁入第二任期,但眼前的全球政局更加動盪,眼下與台灣相關的議題,就包括「港版國安法」「中美惡鬥延燒」「共機繞台」「釣魚台更名」等。

可以看到,包圍在美、中、日等強權之間,台灣的戰略地位愈來愈關鍵,但也從「搖滾區第一排」的觀戰角色,逐漸被拉進爭霸擂台,形勢險峻。

但糟糕的是,國內許多政治人物習慣將外部衝突內部化,甚至把反對者打為「XX同路人」,以貼標籤的方式激化族群對立,犧牲了對話空間。

「當權者最重要的道德承擔,就是讓國民活得有安全感!」江宜樺建議,總統在做任何決定之前,第一考量的不該是政治利益,而是2360萬國民的身家性命,「一位能確保全民利益的總統,自然會有相稱的歷史定位!」

他也期待,台灣的政治人物與全民,能以奈伊的理論框架做為道德羅盤,持續監督當權者,否則付出代價的終究是你我。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