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蔣經國晚年是「被迫改革」 馬英九以「秘書」經驗3面向闢謠

▲馬英九曾任蔣經國秘書6年。(圖/翻攝自Facebook/馬英九)

▲馬英九曾任蔣經國秘書6年。(圖/翻攝自Facebook/馬英九)

記者蘇晏男/台北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24日在臉書表示,最近有一種說法,指先總統蔣經國晚年推動政經改革是出於情勢所迫、政躬違和與子嗣不賢,讓他深感詫異,因此以擔任蔣經國秘書6年多的經驗,三面向證明對方從善如流,擇善固執。馬英九還說,他對蔣經國從未有「被迫改革」的印象,也最敬佩蔣經國出身威權體制,卻親手終結威權體制。

【馬英九臉書全文】

最近有一種說法,指蔣經國總統晚年推動政經改革是出於情勢所迫、政躬違和與子嗣不賢,我深感詫異。謹以擔任經國先生秘書6年多的經驗,從「解除臺灣戒嚴」、「開放大陸探親」、「國會全面改選」這三個面向,分享我的觀察。

臺灣從1949年宣布戒嚴,到1987年解嚴,前後38年。1985年,前美軍顧問團團長、經國先生的好友戚烈拉(Richard G. Ciccolella)將軍來函,建議解除臺灣戒嚴,因為戒嚴在西方是國家遭遇危急情勢時才採取的措施,臺灣並沒到那種程度,何不解除戒嚴,丟掉這個有損國家形象的大包袱?不久,經國先生找我去問:「戒嚴」這個字的英文是什麼?我說是martial law,他要我查報西方社會對戒嚴的看法。我查了大英、大美百科全書,以及布萊克法律辭典、韋氏大辭典等書後回報他,martial law在英文的意思是military control(軍事管制)或no law at all(無法無天),他聽了不以為然地說:「臺灣哪有軍事管制,也沒有無法無天啊!」

一年後,1986年10月7日,經國先生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Katherine Graham)女士,被問到戒嚴時主動表示:「我國將在制定國家安全法令後解除戒嚴並開放組黨。」當時在現場擔任翻譯的我,彷彿遭電流通過般震撼,心想臺灣的歷史將就此改寫了。印象所及,當時包括駐美代表錢復、旅美教授丘宏達在內的有識之士,也曾作出同樣建議。

1987年3月下旬,經國先生突然問我:「英九,最近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我說,這一個月來,有一群老兵在西門町遊行請願,希望回大陸探親;事實上,這兩年已有上名萬老兵偷偷從香港入境大陸探親了。當時,立委趙少康、洪昭男、李勝峰也在立法院聯合質詢,建議開放大陸探親。經國先生說,這事我已經交代張(祖詒)副秘書長了,你去看他。

張副秘書長告訴我,經國先生已決定開放大陸探親,要我草擬方案呈報,原則上透過紅十字會經香港進行。經連串修正核報,該方案於當年11月2日實施。經國先生這個石破天驚的決定,尊重了民意,照顧了老兵,也改變了兩岸關係。

1987年11月底,經國先生突然要我到七海寓所見面,那時已病得不輕的他躺在床上,問我國會改選案的進度,我說進度卡在有些國大代表主張設立「大陸代表制」以延續中華民國法統。他問我,政府當年遷臺,有沒有宣布我們在這裡還是代表全中國?我說似乎沒有發表過這類聲明,他要我再去查一查。一週後我再赴七海寓所向他回報,政府從成都遷到臺北,並沒有發佈任何相關聲明;經國先生就說,其實只要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代表,當然就代表中華民國法統,不需要再設「大陸代表制」。我聽了心中一寬,輕鬆無比,走出七海寓所,抬頭望見滿天星斗,由衷敬佩經國先生的英明與睿智。因為我也不認為國會該設立大陸代表,這種代表如何在臺灣選出,又如何能代表大陸呢?既不合理,也行不通。經國先生的這項決定,排除了國會全面改選的主要障礙,讓臺灣的政治民主化,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經國先生從善如流,擇善固執,我從未有他是「被迫改革」的印象。經國先生最令我敬佩的,就是他出身威權體制,卻能親手終結威權體制,為國家人民留下可大可久的民主根基,值得國人永遠追思懷念。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