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創立一個Line群組大概只要30秒,而且你我都會。但是,現任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在派駐泰國代表期間,卻能用這個小小動作,不需要花一毛錢,就串連台泰各界,創造雙邊交流上,非常驚人的成長。
返台接掌僑委會的童振源,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只要談起在泰國的各項工作,他就顯得格外自信,在完全不用看幕僚準備擬答的狀況下,滔滔不絕地分享各項任務細節,甚至連複雜的「數據」都可精確地跟記者分享。
童振源說,他當時到泰國時,總統蔡英文交辦要落實兩項政策,第一是要照顧僑胞,第二就是落實新南向政策;他笑著說,當時他就跟僑界說,只要把僑胞照顧好,新南向就能夠落實。
童振源表示,他到了泰國之後,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建立窗口,第二則是建立平台。事實上,就是創設不同Line群組,把不同領域的人都收納其中,這樣才能快速取得大家的資訊、資源,以及人脈,「我在泰國建立了13個窗口,有教育、醫療、農業、科技、產業、新創、義務律師、醫療諮詢等」。
▲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專訪。(圖/記者林敬旻攝)
有了窗口之後,童振源就要建立平台,他舉「教育」為例,以「台泰教育交流服務平台」,建立台灣的大學155所、107所大學的國際展,裡面有些甚至是校長、副校長在平台上;另外,在泰國部分有54所大學、100多所高中、華校,這樣可以很即時的來溝通。
童振源說,他透過這個平台,公佈了11本教育手冊,包括泰國4.0人才培育手冊,幾乎沒有發公文,就有32所大學、706個系所回覆,說可以一起培育泰國4.0人才。
童振源表示,這是他第一次發文泰國政府,這麼快速且真的有回應的,「他們都告訴我說,這很好,但是有沒有獎學金?所以後來我才再來聯絡台灣的各種機構」。
童振源分享,台灣到泰國主要跟7個學校交流,曼谷幾個、清邁幾個,他認為都只有集中在這幾所學校,其他學校都招不到學生,所以他建議從「處女地」來開發;當天他下午兩點公布訊息,結果到了下午六點半,群組裡已有45個大學說要,到了隔天就有65個大學有意願參與。
童振源說,同仁就是透過Line帳號,直接跟泰國來溝通,用Line連結串起來,沒有花一毛錢,沒有出門,就可以把所有事情辦妥,而且可以找到真正有意願連結的機制。
▲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專訪。(圖/記者林敬旻攝)
至於這幾年,童振源領導下的駐泰團隊成果如何?童振源說,在2019年雙向觀光人數是124萬,比2016年成長147%;泰國人到台灣去年是41萬人次,台灣到泰國是83萬人次,成長率相當驚人,泰國到台灣比起2016年,成長了112%。
童振源說,2016年開放免簽,8月到12月,成長了88%,2017年成長49%,2018年成長9.3%,2019年則有29.3%,「這些主要是政策調整,還有當地經營,這包括教育、科技、農業、醫療等方面的交流」。
童振源特別提到,在泰國官員到台灣的人數方面,泰國駐台代表就曾公開說過,泰國到台灣官員一年成長75%,主要分布於產業、醫衛、農業三大領域,可以看到這帶動了後面多大的交流合作效益。
在投資方面,童振源說,去年台灣投資泰國核准金額,增長的278.2%,可以看到大趨勢下,台商因應中美貿易戰、新南向政策大舉到泰國去,可以看到政策成效有出來。
童振源分享,他在泰國其實不提倡新南向政策或5+2創新產業,他都是抱著幫泰國執行「泰國4.0」政策,也就是東部經濟走廊與10大產業,其實泰國這10大產業跟台灣5+2創新產業很近,最近又提了國防跟循環經濟,這根本與台灣完全一樣。
童振源說,泰國確實有優勢,但仍有侷限,讓他們必須要跟國外合作,他們有錢也有土地,但缺技術跟人才,而這正是台灣的優勢,「我不用講5+2,我就說我幫你4.0,這樣就可以直接對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