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能否成為育兒神隊友?兒福聯盟公布2020年「台灣男性育兒態度及現況調查報告」並提出呼籲。(圖/兒福聯盟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爸爸能否成為育兒「神隊友」?過去觀念認為「男主外,女主內」,養育孩子的工作也多半落到媽媽身上,曾有研究指出生理女性天生有較為活躍的催產素,對於教養幼兒較有優勢;但實驗發現,男性經由長時間接觸寶寶、親自投入餵奶洗澡等父職角色,體內催產素濃度可跟母親一致。但調查也發現,台灣男性雖然越來越多人期待成為「暖爸」,實際請育嬰假不超過2成,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需整個社會、企業的支持。
▲兒福聯盟於今(4)日發布2020年「台灣男性育兒態度及現況調查報告」。(圖/翻攝自兒福聯盟調查報吿)
兒福聯盟於今(4)日發布2020年「台灣男性育兒態度及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台灣男性有3大暖爸特質,包括25至34歲的未生育男性中,超過6成「期待當爸爸」,比同齡未生育女性高出1成。此外9成男性認同「爸爸請育嬰假,有助於媽媽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未來發展」。還有8成認同在照顧孩子上「兩性的能力都能一樣好」,但是比對實際的爸爸育兒情況,與調查期待有相當大的反差。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成的爸爸沒有申請過育嬰留職停薪。(圖/翻攝自兒福聯盟調查報吿)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成的爸爸沒有申請過育嬰留職停薪(82.1%)、家庭照顧假(81.5%﹚,甚至連有薪的5天陪產假,都有3成的爸爸都沒有請。顯見台灣的育兒福利措施,對許多爸爸來說是「看得到,卻用不到」。
而沒有使用福利的原因,大都是因為實際的經濟壓力(37.3%)、擔心影響升遷(32.6%)、或是擔心留停後無法回復原職(18.8%)。值得關注的是,在有育兒需求的爸爸中,竟有逾2成(21.8%)表示是因為其公司未依法提供相關福利。因此職場友善程度、社會輿論壓力,似乎都是影響爸爸是否願意投入育兒的重要關鍵。
▲爸爸沒有使用育嬰福利的原因。(圖/翻攝自兒福聯盟調查報吿)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8年「家庭資料庫」瑞典及韓國的數據,與台灣本國資料比較後可見,跟育兒相關的男性有薪假週數部份,韓國男性有薪假長達52.6週,而台灣只有26.7週,瑞典於三個國家中週數最短只有14.3週。
在與育兒相關的有薪假部份,瑞典的有薪假給付率明顯較高,爸爸們可獲得75.7%,而台灣則為6成,韓國近年積極改革從3成增加到5成,前3個月甚至到8成。若爸爸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薪資給付率高低大大影響爸爸是否願意申請育兒假。
從三個國家的請領育兒假之性別比例資料顯示,瑞典請領育兒假的人口中,接近一半(46%)是爸爸;大幅超越韓國的21.2%和台灣的19%。在瑞典街頭,時常可以見到「拿鐵爸爸」(一邊喝咖啡一編帶小孩),這是瑞典46年來努力的成果。
反觀韓國,雖然2019年申請育兒假的爸爸佔21.2%,較台灣略高,但對照申請人數卻比台灣少,顯見韓國整體社會申請育兒假的風氣不盛,導致人數偏少,但是韓國政府為挽救少子化的問題,於2019年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將育兒假所得給付率大幅提高,並搭配多項育兒措施,提高男性申請的意願,同樣值得台灣借鏡。
▲各國爸爸比一比。(圖/兒福聯盟提供)
回顧台灣從2002年開始,法律已明訂勞工可以申請育兒假,在政策的推動下,申請育兒假的爸爸確實有逐漸變多的趨勢,過去10年申請的爸爸人數增加了4.2倍,但在申請人口中爸爸的比例,仍無法突破2成。
從瑞典與韓國的經驗,如何提高台灣爸爸們申請意願,兒福聯盟認為必須有強而有力、持續穩定的政策,同時也須盡量減低爸爸們對家庭經濟的顧慮。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讓爸媽都有機會選擇參與親職,需整個社會、企業的支持,以及爸爸自身的實踐才有可能實現。
▲爸爸能否成為育兒神隊友?兒福聯盟公布2020年「台灣男性育兒態度及現況調查報告」並提出呼籲。(圖/兒福聯盟提供)
兒盟呼籲4點如下:
「爸爸要參與」:從調查結果可見台灣男性對參與育兒分工有越來越高的兩性平等意識,鼓勵爸爸們付諸行動。
「政府要監督」:仍有企業未貫徹育兒政策及相關法規,急須政府加強監督。另政府亦應提出鼓勵爸爸參與育兒的政策,比如有薪育兒假中父親須占一定的比例。
「企業要落實」:台灣友善育兒職場雖有進步但分數仍不及格,企業除應落實法規保障勞工的育兒政策外,鼓勵企業加碼提供如有薪照顧假、彈性工時等,打造友善職場文化。
「社會要友善」:不論是職場還是日常,需要你我共同支持,一起挺爸爸們成為育兒神隊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