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善耕365 圖/夢想雲林提供
「上半場失去的,下半場贏回來」—在籃球電影《下半場》有這麼一句話。
在雲林偏鄉,有著種種無以言說的荒謬與真實….沒有目標的渾噩、家庭的破裂、結構的腐濁,為了不讓所處環境,成了吞噬孩子未來的怪獸,夢想雲林用籃球這項富有魅力的運動,讓孩子擁有籃球的進攻意志,幫孩子們奪回人生的下半場!
偏鄉已不偏鄉? 地方教練告訴你 翻轉有多困難…
「你不要去工作哦,你去工作我們會領不到低收。」陳璽祥教練無奈地轉述家長曾對孩子說的話。試想身處這些環境下的孩子,該如何有目標、夢想?在雲林多年的教練觀察到,有些家庭只想領補助過生活,而且這種情況在雲林多的可怕。然而只給錢,事實上並沒能有效地幫助的這個孩子及家庭,只導致家庭環境持續惡性循環,也因此許多真正需要照顧的孩子,因政策條件卻沒能獲得補助。陳教練從中認知到家庭生活教育沒有落實在這些孩子身上,所以發起夢想雲林計畫,透過籃球教育來介入一個人的生活,翻轉青少年的處境,給予支持、鼓勵,讓孩子勇於面對挑戰,讓籃球不放棄的精神成為孩子的一部分。
從原本沒有球隊的海線,夢想雲林到現在已組織了好幾支雲林的球隊,但教練也不諱言的說「經營這樣的計畫每一年都很辛苦,畢竟是自願性的球隊,最近才有一位孩子剛來練球,練得很開心也很有心得,但因為家長一句話『不需要那麼辛苦』,就再也不能來練球了…..」陳教練說到雲林偏鄉的封閉,是外面城市的人難已想像的,有著隔代、貧窮、單親、政策結構等種種問題。「其中更有一年,女籃球隊的組成,只有一位家庭生活機能是正常的。」教練感慨偏鄉的小朋友被綁在這樣的環境裡,沒有想看見未來的渴望,需要被改變的事情還很多,希望能用籃球盡可能地接住每個小孩。
籃球超展開:練球也練心,給孩子一個家
由於雲林偏鄉交通相當不便,公車5、6點就結束,為了趕車,學生根本沒有參與課外活動的可能,出外縣市比賽也難以回家,後來靠著教會募款及教練自籌經費,直接安排宿舍照顧他們,讓他們有更多課外活動的機會。教練說自己是球隊的義工教練兼褓姆兼司機,宿舍讓孩子下課來練球,有夥伴,能夠住,學習獨立,一方面也是給他們一個家的溫暖;有些球員甚至畢業了,宿舍還是讓他們繼續住下來。
同為偏鄉長大的陳教練,小時候很渴望能有更多機會,所以在進行籃球教育的同時,也把關孩子們的課業,不斷地給予支援、鼓勵,來打球甚至還提供獎學金,希望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走出自己的路。教練說:「夢想雲林,希望能照顧每個孩子的夢想,努力成為全方位的圓夢計畫」因此在籃球教育外,夢想雲林也舉辦職前探索的活動,透過芥菜種會、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位等單位,讓孩子去體驗不同的工作,也舉辦旅行、比賽盡可能的開闊孩子們視野,讓他們有機會能多思考自己的未來。
「有一群人願意陪你苦過,這是多難得的事」來參加訓練其實很苦很累,籃球核心有著澎湃的靈魂,需要自己努力的意志,也需要團隊的默契和協調能力。訓練時的辛苦,比賽前的緊張,站在球場上的的未知與刺激,籃球的心法都是關於人生的防守與進攻。深耕籃球的這幾年,也陸續看見孩子們因練籃球而變化跟進步,長大離開球隊後也能有很好的發展,許多孩子上了國立大學,甚至會回來幫助現在的球隊,教練說「拿到獎杯是一時的,但這些孩子能學會感恩是一輩子的」。
誰說不可能 沸騰籃球魂!那一年 6人突進代表隊!
過去曾有一句話這麼說:「台灣最貧窮的縣是雲林縣,而雲林縣最窮的鄉就是口湖鄉!」HBL 的運動明星王家昌來自雲林的口湖鄉 ,也正是夢想雲林計畫啟動時的第一屆的學員。教練細想當年,國中的家昌他課業不行,完全是位被放棄的孩子,教練藉由拉拔他加入球隊,不斷地鼓勵栽培,也靠著他自己苦練的意志,後來以優異的籃球表現保送東山高中,今年又再考上台師大,現在在許多轉播賽事都看得見他耀眼的表現。
教練回想第一年帶隊參加國中籃球聯賽說道:「只有六個人的球隊,要打進代表隊有多難!要打贏那些體育班根本不可能…但不可思議的,我們居然做到了,還成為了雲林代表隊。」教練現在回想起仍記憶猶新,也與有榮焉。也許,那次經驗籃球向我們證明了,儘管偏鄉孩子先天矮小,環境也沒有人好,不被看好,但人生這一局慢慢打,我們還是可以贏的!
持續耕耘地方 箭步上籃
人生好比一場大型的籃球賽,有「導師」、有「夥伴」、有「禁區」….孩子從沒目標的度日到能展開踏實溫暖的笑容,未來也仍有許多挑戰等著他們,從陳教練與談間,看見他願為孩子支援一切,相信籃球帶來的改變可以很巨大,這一切的故事未來還會持續用汗水堅持出養分,用籃球持續改變僵化的地方,撞擊出孩子們的夢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