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新竹水道取水口「細水逐流」環境教育展 結合藝術與科普

▲新竹水道取水口即日起推出《細水逐流-水資源環境教育展》。(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水道取水口即日起推出《細水逐流-水資源環境教育展》。(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記者 蔡文綺/新竹報導

新竹水道取水口即日起推出全新的《細水逐流-水資源環境教育展》,用互動式及大型藝術裝置,帶民眾認識並珍惜新竹的水資源。今(13)日舉辦開幕記者會,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是上任後首座開啟並完工的古蹟修復工程,現已是親子最愛的親水場域,新一檔展覽可看到完整新竹水系圖、香山少年淨灘團用海洋廢棄物進行的藝術創作、還有戶外水畫牆讓孩子創作,結合當代藝術與科普教育,是寓教娛樂的好地方。

林智堅表示,竹市目前共有63處古蹟歷建,上任以來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啟動修復10處,目前5處已完成、另5處修復中。新竹水道取水口過去深埋地下,歷時4年多讓珍貴古蹟重見天日,也順應地勢加入溜滑梯、攀岩親子設施,讓民眾參觀之餘也能放電玩耍;去(108)年4月開館以來,已累計近5萬入館人次,同年更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肯定。

林智堅表示,「古蹟再生」最重要的工作是修復後的活化,新竹水道取水口正是古蹟修復再運用的成功案例,未來展示館將作為隆恩圳綠帶的延伸、今(109)年底完成委外促參的風城文創館、明年中完工的兒童探索館、預計後年底完工的國際展演中心等,讓此區成為科技與藝文並重的優質生活圈。

林智堅也跟孩子們,一起在戶外水畫牆上畫出水滴狀圖案,並進入館內參觀,聆聽日常生活中不被注意到的水聲,像是馬桶、蓮蓬頭等浴廁物件,感受水的流動,以及香山少年淨灘團用廢棄物做出的雜貨舖藝術裝置,藉此呼籲民眾珍惜水資源、重視海洋廢棄物問題。

文化局表示,新竹水道取水口於1929年完工,已經高齡91歲,是日治時期城市邁入用水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修復後的展示館在第一唧筒室介紹取水口歷史沿革及建築特色,在第二唧筒室則規劃了水與環境之主題展,以有趣互動科普方式,推廣水資源的重要性。此次新展由策展人張馨之邀請數位當代藝術家,打造「細水逐流」系列作品,分別為「伏流聲響」、「新竹水系景觀互動牆」、「香山雜貨鋪」、「水寶戰士」、「戶外水畫牆」等,希望更多民眾造訪取水口。

策展人張馨之指出,《細水逐流-水資源環境教育展》中,藝術家蔡坤霖的「伏流聲響」用水管作為展區布置,並讓民眾把耳朵靠向水龍頭、馬桶前,聽水流聲響,從細節中發現水與生活習習相關;「新竹水系景觀互動牆」則是藝術家黃義雄的作品,透過清楚明瞭的地圖與燈示,讓民眾了解隆恩圳、汀甫圳、頭前溪、客雅溪、南寮漁港等新竹市的水系相對地理位置,甚至能找出住家旁的水系是甚麼;香山少年水環境巡守隊號召下完成的「香山雜貨鋪」,則以撿拾到的海洋廢棄物為素材,重新設計打造,吸引民眾關心海廢議題,提高愛惜水資源的意識;「水寶戰士」和「戶外水畫牆」,可以讓大小朋友實際親水、體驗水的創作。

文化局表示,展覽期間也將邀請曾於南門溪展開《合流》計劃,結合環境與藝術教育並將之帶進校園的藝術家葉珮如,帶領「隆恩圳藝術工作坊」,預計在8月23日導讀隆恩圳,並以此為主題發想、帶領工坊參與者一起體驗關於水的創作!

文化局表示,取水口展示館藉由古蹟與公園的結合,融合自然與人文的親子遊憩空間,讓民眾在遊玩的同時,也可駐足欣賞美麗的古蹟,認識城市歷史、感受藝術氛圍,了解歷史文化脈絡,進而保存愛護珍貴的文化資產。《細水逐流-水資源環境教育展》開展時間為9:00-12:00、13:00-17:00(週一、民俗節日休館),戶外戲水池開放時間為9:00-17:00(週二到四;週六到日),週一、週五及民俗節日不開放。

凱擘新竹 蔡文綺 採訪報導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