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舉行「核電除役綠能新願景」記者會。(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提供)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核一二廠將分別在2019與2023年陸續除役,環保團體今(13日)提出,告別核電後的下一步,北海岸該「核去何從」問題。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陽光海岸、綠益創生」綠能公益計畫,希望核電除役之後,能在北海岸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北海岸有著山海豐富的環境與風景,也有著珍貴的人文特色,但過去經濟發展其實建構在邊陲聚落的犧牲,居民只能默默承受核電與核廢料帶來的污染與風險,如今雖然核電開始陸續除役,然而也因此發現國家在核廢處置法令並不周全、核廢料至今仍沒有最終處置場,未來北海岸的核廢料到底要去哪裡,依然需要各界關注。
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說,陽光伏特家是台灣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公民電廠平台,截至2020年,已經帶動超過兩萬位民眾參與,成為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一份子。「陽光海岸、綠益創生」是首次結合綠能發展與地方創生的公民電廠計畫,採用「公民電廠」與「公益電廠」的雙重參與模式。
▲王淑音說,如何扶持社區走出核廢料陰影,及確保未來核廢料監督是關注重點。(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提供)
陳惠萍接著說,「公民電廠模式」下,民眾可以購買一片太陽能板(金額18705元),實現綠電選擇權。此外,還可以採取「綠能公益模式」捐贈太陽能板,將未來產生的綠色收益回饋北海岸在地團體,獲得守護綠色家園的永續力量。
皇后鎮森林團隊代表郭冠雄指出,皇后鎮森林位於核一、核二廠中間,鄰近核電廠區,透過建置屋頂光電將可化身能源教育基地,積極推廣綠能理念。而除帶動自然體驗旅遊外,更能將資源回饋鄉里,金山區位處濱海鄉鎮,面臨人口老化、青壯年人口外移與世代斷層的問題,弱勢兒童因家庭結構處於教育資源不平等的困境。
▲陳惠萍說,陽光伏特家是台灣第一個公民電廠平台,已帶動超過兩萬位民眾參與。(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提供)
文化大學副校長王淑音提到,近年隨著北海岸核電廠相繼除役,如何扶持在地社區走出核廢料陰影,並使其具備能源意識以確保未來的核廢料監督是其關注重點,同時文化大學是全台唯一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的大學院校,也與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簽約,提供大賢、大莊兩座場館屋頂,成為台灣第一個建立社區型公民電廠的大學。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希望核電除役後持續在北海岸推動能源新願景,公民電廠能創造環保團體、地方組織、在地企業、綠能廠商多方合作的火花,也是公民電廠特有的公益性。環團說明,此計畫從7月發動募資以來,至今已達第一階段成案,明年將可正式啟用,除能源轉型的指標意義外,更結合多方關心北海岸發展的單位,透過綠能公益模式串連多元行動者,集結公益、環保、社區與企業之力,參與能源轉型運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