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一行人到清代福州四大書院之一「鼇峰書院」。(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蔡儀潔/台北報導
穿漢服、行古禮......一行台灣年輕人在福州海青節上,仿佛穿梭時空與古人對話。徐以昕作為當時逢甲大學的帶隊老師,對這5天的行程仍保有深刻印象,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季,台灣和大陸年輕人一起交流,相近卻又不同的文化在對撞、融合,「很棒的機會,來看看才能消除偏見。」
2019年7月,福州迎來了盛夏,第七屆海峽青年節在這驕陽似火的天氣中,拉開了新的序幕。徐以昕帶領16名逢甲大學的學生,坐上前往福州的飛機,當中有一半人是第一次到大陸,濃濃的期待感在他們心中升起,還帶有些許的好奇,對岸是不是所聽聞的那樣。
▲在寺廟參拜。(圖/受訪者提供)
徐以昕和學生們參加的是「重走科舉路」系列研習營,循著清代先賢的腳步,體驗一場穿梭古今的文化之旅。當中最讓徐以昕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個早上,他們到當地的萬壽尚書廟參拜,還收到贈與的「大紅袍粽」、帶有寓意的茶包等,詳細了解到台灣士子當年參加科舉的過程。那時徐以昕覺得,兩岸文化其實很相近,追根究底還是「同根同源」。
▲夜訪閩江給徐以昕留下深刻印象。(圖/受訪者提供)
除此之外,團隊一行人還到清代福州四大書院之一「鼇峰書院」,大家穿上藍色的漢服,坐在古色古香的書桌前,共讀《朱子家訓》,之後去體驗了DIY油紙傘等,這些經歷讓徐以昕至今想起都覺得很有趣,感慨待得時間太短,「當時在一個文創園區,我有跟裡面工作的台灣人聊天,現在也有不少年輕人想來大陸工作或實習,這樣短期的活動剛好可以讓他們去實際瞭解,對岸到底是什麼樣子。」
▲ 徐以昕及團員們一起製作油紙傘。(圖/受訪者提供)
「我不知道未來兩岸關係會怎樣,但這個機會真的很難得」,徐以昕表示,自己讀大學時,沒有這麼多類似活動可以參與,其實只要離開熟悉的地方,都是增長見聞的機會,有些人會有疑慮或想得太敏感,但沒有必要,親眼親身來感受才會消除偏見,所以很鼓勵台灣年輕學生參加,特別是中文系、歷史系的學生,可以來重走科舉路,對歷史文化也會有更深的體悟。
▼徐以昕拿著油紙傘拍照 。(圖/受訪者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