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砲戰是打給美國看? 張火木:金門傷害比中台分裂大

▲▼晉江圍頭、金門823砲戰遺跡。(圖/記者蔡紹堅攝)

▲金門八二三砲戰遺跡。(圖/記者蔡紹堅攝)

記者謝欣辰/台北報導

八二三砲戰即將滿62周年,這場戰爭不只成就了金門「戰地」的歷史定位,更影響了台、美、中三角關係的局勢。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張火木特別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回顧金門學生在殺戮戰場遠離家鄉,疏遷來台讀書的過程,以及八二三砲戰結束後,為何能讓台灣維持近41年的「承平時代」。

戰爭突爆發,金門2個小時內被轟5.7萬發砲彈

1958年8月23日下午6點30分,中共解放軍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石一宸下達命令,集中重性大砲600多門,無情對金門全島大肆轟擊,2個小時內投下5.7萬餘發口徑152、172以上的加農和榴彈。砲火集中指揮所、觀測所、交通中心、要點工事及砲兵陣;張火木回憶道,「當時正值晚餐時間,突發砲火造成國軍死傷440餘人,房屋毀損65棟。」

「其實早在3天前,中共就開始部署了。」張火木說,中共海軍8月20日於三督港已準備待緒。金防部雖在九三砲戰後將軍事、工事地下化,整個金門進入軍事化備戰狀態;全島整編成73個戰鬥村,幫助防空洞構築、戰備壕坑以及協助通訊電路埋設,全縣民防隊則以分批前往料羅灣新頭碼頭,協助搶灘運補,但這些仍然招架不住中共密集猛烈的砲火。

▲▼雄獅堡,金門觀光景點,軍事建築,同安渡頭,旅遊,金門國家公園,軍事戰地觀光,碉堡,防禦工事,防砲,海岸崗哨站,軌條砦,反登陸。(圖/記者李毓康攝)

▲金門八二三砲戰遺跡。(圖/記者李毓康攝)

中共砲火猛烈,金門百姓以1分鐘能回到防空洞為活動範圍 

本身也在實踐大學擔任副教授的張火木表示,當時百姓最難熬的地方,大概是食物供應系統中斷,導致三餐不穩定,心中恐懼加上對戰況的不了解,能出防空洞找尋果腹充饑的食物的時間,只有吃飯時段或深夜。

防空洞住居人數少則1、2個家庭共用,多則4、5個家庭,20多個人擠在一個平均10平方公尺的空間,起居飲食範圍也必須以1分鐘能及時躲進洞內為活動區;張火木說,當時兩岸多採取隔空砲戰的形式,所以戰備物質的搶灘、戰壕溝與防空砲洞挖掘工程,都必須感謝地方民防隊的貢獻。

「父母帶著3歲的我及1歲的大妹,跑到一個落彈量最多的地方!」張火木提到自身經歷,語氣突然變得有點哽咽。他說,還記得當時一家4口躲在柯羅姑媽家的防空洞,面積大約只有6平方公尺,未料,柯羅的總落彈量超過9000發,面積又比鄰村都小,全村人口數在800人左右,換句話說,「等於一人要承擔10發以上的砲彈!」他口氣堅定說道,「我要老實說,其中落到料羅灣海上應該超過三分之二,主要是海軍運補搶灘的影響。否則即使我個子小,被彈砲炸到的機會一定大好幾倍,這是科學機率精算的結果!」

張木火接著強調,全縣第一名落彈量的尚義機場,總數超過2.7萬發,但因為是「機場」且臨近搶灘據點,才會搶走第一名!不過要說「英雄村」的話,排名第一位的應該是烈嶼鄉東坑,因為全村被炸到沒有剩一棟完整的房子,還成為八二三戰史紀念館裡主題解說的案例。

▲▼晉江圍頭、金門823砲戰遺跡。(圖/記者蔡紹堅攝)

▲金門八二三砲戰遺跡。(圖/記者蔡紹堅攝)

百名「流亡學生」遷台 張火木:是一個開明的政策

到了1958年10月6日,共軍宣布停火一周,政府開始詢問願意遷台的名單,採自由登記的方式及補助每人3000元安置費,鼓勵疏遷台灣,當時決定來台的師生共1004人,合計百姓超過7509人。張火木認為,「政府沒有強制要求當時有參戰力的民防隊員一定要留在前線共存亡,是一個開明、尊重百姓的政策。」

張火木補充,「安置費是影響來台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對創業發展的期待;至於不去的原因可能是長輩不想離開家鄉,也放不下金門原有產業和田地,加上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

10月9日當晚,準備遷台的百姓和學生,分別搭乘海軍217「開口笑」、203、204、205及206登陸艦,經歷18小時先後抵台。張火木說,金門子弟從小伴海洋為生,即使海象不好,相較於陸上砲火危機,並不難適應,但因長達44天都在躲砲彈,來台都是非常倉促的,對於孩子一夜之間離鄉背井,不難想像當天料羅灣新頭碼頭有上千個家庭淚眼送行子弟的畫面。

另外,曾傳出有金門民眾為了逃離戰場,搭著漁船來台,張火木此澄清說,「我認為沒有,因為復國墩、漁村、羅厝3個大型漁港,對出海漁船管制嚴格,乘坐漁船離境機會不大。」

因為當時戰況猛烈,金門中學校舍也多處中彈,學校停課,出現全校學生集體遷台寄讀的狀況,具有時代意義,後來更有「流亡學生」一詞;當時分發台中以南的學生約500多人,台中以北則約300多人,全台共有36所學校接受金門學子寄讀。

張火木表示,這群烽火學子多出生於二戰以前,幾乎都經歷過1949年古寧頭戰役、1950年大二擔戰役、1954九三砲戰兩岸及1958年八二三砲戰的洗禮;因此年齡雖分布於14歲到18歲,但在心智及生活經驗上,都相對成熟穩健;在學校生活層面,無論師長還是同儕都相當熱情,所以很快就融入住校生活,不過課業部分,「國語注音」和「英文」是每位寄讀學生最大的考驗。

▲美援的8吋砲,是扭轉823砲戰戰局的重要火砲。(圖/記者林健華攝)

▲美援的8吋砲,是扭轉八二三砲戰戰局的重要火砲。(圖/記者林健華攝)

毛澤東打八二三砲戰,不只牽制台灣也打給美國看

對兩岸關係頗有鑽研的張火木認為,「政府決策要疏遷金門百姓與學生,主要因素應是來自對戰爭的不確定性,況且,中共當時的領導人毛澤東也明說是要打給美國看!」

至於為何非得是「金門」作為美中台之間的政治角力戰場?張火木分析,一是金門地理位置在可控制的局部戰爭範圍;二是中共當時國防軍備還不足以攻台,也缺乏渡台的船艦;但最大的考量應是避免刺激美國大規模參戰,「毛澤東是蓄意用八二三砲戰來擴大國際外交聲量及影響力。」

張火木補充,這期間純屬雙方政治立場的攻防,政治作戰與心戰口號之意義勝過一切,「中共應該是先評估局部止戰,後來乾脆直接停火,畢竟這場戰爭的政治目的,是為國際外交關係的大幅改善,又可利用金馬列島地緣關係,牽制台灣朝向獨立國家方向發展,與其説是放水說,不如形容為牽制說,來得更有說服力。」

▲▼雄獅堡,金門觀光景點,軍事建築,同安渡頭,旅遊,金門國家公園,軍事戰地觀光,碉堡,防禦工事,防砲,海岸崗哨站,軌條砦,反登陸。(圖/記者李毓康攝)

▲金門823砲戰遺跡。(圖/記者蔡紹堅攝)

原屬金門縣的大嶝、小嶝和角嶼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後,卻變成中台互相攻擊對方的基地,甚至被北京譽為「英雄三島」。對此,張火木說,「英雄三島」之譽是統戰政治文宣的作用,實際上無深仇大恨的情結存在,五島百姓均有地緣、血緣關係,淪為雙方敵對純屬時代悲劇。

單打雙不打的歲月 練就「聽音辨位」躲砲彈

砲戰期間,雙方的海軍艦艇和空軍也發生了多次戰鬥,直到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改採「單打雙停」的策略,逐漸減少砲擊攻勢,一直維持到1979年中共與美國建交為止。張火木回憶,「單打雙停的歲月,對岸砲聲是一顆顆響,因此,我們都學會聽音辨位,以利躲避砲彈。」

在中共「懈怠式攻擊」那陣子,軍人與金門居民也互相幫忙,張火木說,「我4歲時候住在金湖鎮西埔村,雖只有10戶人家,卻整整駐守一個陸軍連部的兵力以及一個空軍砲兵大隊部陣地的編制,因此每戶村民的房屋客廳廂房內外,隨時都有阿兵哥會進出或是分住,這是金門軍民一家的融洽時期。」

▲▼翟山坑道,金門觀光景點,戰備坑道,八二三炮戰,旅遊,金門國家公園,軍事戰地觀光,。(圖/記者李毓康攝)

▲八二三砲戰的遺跡-翟山坑道,成為金門觀光景點。(圖/記者李毓康攝)

戰後比台灣慢了5年才解嚴 張火木:對金門的傷害比中台分裂大

戰後,金門戒嚴至1992年才解除,整整慢了台灣5年。張火木表示,戰地政務時期對金馬雖有戰備建設貢獻,也對民主自由有負面影響,「平均每個月一次,我們都會被村落裡後山上空軍高砲陣地的演習砲擊震醒,通常是睡得正香甜的凌晨時分,還有就是三更半夜,村指導員會陪憲兵,到家裡臨時檢查床鋪上的人數。」

不過,他認為,戒嚴解除與開放觀光政策相較,後者實質意義大過前者,「延遲金馬戰地開放觀光及現代化建設的期程,勝過其他層面的檢討責任。」

對於八二三砲戰之後,金門被歷史定位成「戰地」,張火木說道,1949年「金門古寧頭戰役」後,不僅造成兩岸長期對抗,更使金廈二島人民在一夕之間被隔絕成互不往來的兩個世界。而相較於分裂前只有四年統一歷史的臺海兩岸,中國與臺灣分治對金門地區所造成的傷害,其實遠遠大於兩岸的分裂來得更為真切與不堪。

以金門子弟為豪的他最後說道,「八二三砲戰」雖然打響了金門戰地的聲名,保障了臺海的安全,確立了兩岸長期分治的大趨勢;但事實上,背後有著複雜的國際情勢與詭譎兩岸關係的角力,足可作為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借鏡。

▲張火木教授。(圖/張火木教授提供)

▲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張火木教授。(圖/張火木教授提供)

張火木簡歷及著作

實踐大學博雅學部(歷史課程)專任副教授(1985年迄今)。

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總幹事(2008至2017)、理事長(2018迄今)。

國防部國軍歷史博物館《烽火歲月:八二三戰役50週年特展》文案企劃顧問(2008年8月)。

1《謝東閔先生全集》,出版日期:2006年12月,出版方:國史館。2021年預計出版《謝東閔傳》。
2.《續修金門縣志---人物志》,出版日期:2006年12月,出版方:金門縣政府。
3.《先行的啼聲:小三通新絲路》,出版日期:2007年12月,出版方:商周。
4.《上善若水:楊水應創業記》,出版日期:2007年10月,出版方: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
5.《戰地英豪:金門將軍錄》,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出版方:金門縣文化局指導,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
6.《戰爭歲月和平世紀:金門古寧頭戰役60周年紀念專輯》,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出版方: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主辦方: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
7.《料羅村史:行過千帆見證歷史》,出版日期:2019年11月,出版方:金門縣文化局。
8.《金門星星的敘事》,出版日期:2020年11月,出版方:金門縣文化局。
9.《烽火歲月的戰地印記》,出版日期:2020年11月,出版方:金門縣文化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