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桃園弒母斷頭案二審宣判逆子無罪,引發譁然。本刊取得判決書全文,二審合議庭雖曾委託台大醫院對嫌犯作精神鑑定,但鑑定通篇未有精神喪失字眼,即便吸毒也屬可自行控制行為,不適用《刑法》沒有辨識能力不罰的規定,合議庭卻自行詮釋,擴大解釋讓判決出現重大瑕疵,高檢已決定上訴最高法院補救。
此外,該合議庭爭議判決不只於此,最令法界傻眼的是一起情侶性侵案,被害女友大腿兩側出現大片瘀青,有驗傷單為證,也表明不願發生性關係,合議庭竟採被告「每次吵架做愛都會和好」的說詞,認為未違反意願改判無罪。
2年前轟動一時的桃園逆子弒母案,梁姓凶嫌(35歲)持開山刀追砍母親37刀致死,還狠心剁下頭顱,從12樓住處陽台丟到社區1樓中庭,高院8月20日以凶嫌長期吸毒,行凶時欠缺辨識行為能力,將一審判決無期徒刑改判無罪,且未諭知施以監護等處分,僅責付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震驚國人。
本案一審對梁嫌重判的關鍵,在於合議庭根據桃園療養院鑑定,認為凶嫌雖長期施用毒品,但犯案時僅精神耗弱,並未達心神喪失狀態,由於當時法醫所函覆一審的資料提到本案行凶型態屬使用大量甲基案非他命致(凶嫌之尿液測得甲基安非命1447ng/mL)精神喪失、瘋狂殺人結果,但這僅是法醫個人看法並非專業鑑定報告。
二審由審判長陳筱珮、陪席法官羅郁婷及受命法官陳玉雲組成合議庭,認為二者有所歧異,另委由台大醫院進行精神鑑定,鑑定結果未提到兇嫌犯案時心神喪失,合議庭卻綜合台大醫院及法醫所意見,判定兇嫌因吸毒導致欠缺行為辨識能力而改判無罪。
法醫所專責死因鑑定、毒物化學及DNA分析,不包括精神鑑定。全案是法醫所當初是受桃園地檢署委託鑑定被害人死因及兇嫌尿液及毛髮毒物鑑定,僅描述梁嫌體內驗出何種毒品及含量,法醫所從未對被告精神狀態進行鑑定,相關人員也未接受院方傳訊作證。
此外,院方在判決書提到「梁嫌弒母時,正處在卡西酮類毒品作用最强期間,導致欠缺辨識行為能力」,法醫所不知該論述的依據從何而來,法醫所人員更透露,以凶嫌尿液所採到的安非他命上千指數並不算高,很多毒犯的尿液指數破萬,比凶嫌還高出近10倍,卻未犯殺人罪
縱然合議庭改依刑法第19條第1項規定「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判決梁嫌無罪。不過,綜觀判決書,台大醫院的鑑定認為凶嫌思考尚具邏輯,對外界訊息的接收與解讀較顯特異獨行,可能易對於外界訊息作出錯誤解讀與判斷,通篇找不到台大醫院鑑定凶嫌犯案時已達心神喪失,合議庭卻自行推論詮釋梁嫌在案發時已喪失控制及辨識能力,已逾越鑑定結論,顯然出現重大瑕疵。
更何況吸毒屬於自行可控制行為,根本就不適用《刑法》沒有辨識能力不罰的規定。曾任法官的律師余德正說,無辨識能力不罰設有但書條款,亦即刑法19條第三項的另項規定「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不適用之。」
由於吸毒可自己控制要不要吸食,並可預知吸毒恐對身心造成危害,一般人也能有這種預見可能性,那麼凶嫌吸毒殺人至少就有過失之處,根本不適用無罪規定,一樣得負起完全責任,不知法官為何沒有判凶嫌有罪!就連檢察官當初在法庭上也援用該但書條款,更要求合議庭判決凶嫌死刑,高檢署已據此要力拚上訴救濟。
★《鏡週刊》關心您: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撥打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更多鏡週刊報導
【斷母頭無罪內幕1】個人研判等於鑑定? 法官神解釋判他無罪
【斷母頭無罪內幕2】吸毒殺人判無罪恐掀模仿潮 律師痛批法官曲解
【斷母頭無罪內幕3】「吵架只要做愛就會和好」 他硬上弄傷女友理由超瞎竟無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