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外交方面留下「失去信任、傷痕累累的關係與制裁」。(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編譯
美國總統川普將於11月迎戰民主黨對手拜登,2016年競選時的政見與承諾也再度受到檢視。《路透社》外交政策記者帕慕克(Humeyra Pamuk)與布倫斯特倫(David Brunnstrom)撰文表示,川普在外交方面留下「失去信任、傷痕累累的關係與制裁」,盤點其7大關鍵政策,並指出如果拜登勝選將要面臨的挑戰。
報導中提到,川普時常吹噓自己的談判能力,他的政見中有一些已經實現,有一些部分兌現,但也有一些是完全沒有做到。
分析人士與美歐政府官員認為,如果川普敗選,新政府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重建美國的全球地位與可信賴度。拜登將接手傷痕累累的跨大西洋關係,與中國的嚴重對立,以及針對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以制裁為主導的施壓運動。
▲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美中貿易戰」,今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國】
川普2016年競選的其中一項核心議題,就是指控中國「剝削」美國,誓言與北京達成公平的貿易協議,協助美國企業,創造國內就業機會,在歷經近2年的貿易戰以後,也於今年1月達成第一階段協議。
但是,華府與北京針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商品互徵關稅,新冠肺炎疫情也導致雙方關係惡化到數十年以來最糟,引發世界對於「新冷戰」的擔憂。
華府已經在多個面向針對北京採取反制行動,包括終止香港特殊地位與待遇,制裁侵犯人權的高級官員,試圖禁止中國科技企業在美營運。
分析人士認為,拜登政府除了保持上述強硬立場以外,沒有太多其他選項,但很有可能試圖尋求和緩措辭與立場,創造雙方再度接觸的空間。
▲川普在白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圖/路透社)
【伊朗核武協議】
美國2015年與伊朗、其他世界大國簽署核武協議,但川普2018年宣布退出,稱他可以達成一個更好的協議,並發起「最大施壓」(maximum pressure)運動,切斷德黑蘭的收入來源。
儘管美國實施近2年的全面制裁,從原油、礦產到伊朗中央銀行都成為目標,但目前仍未迫使德黑蘭做出改變或重回談判桌,日益緊張的局勢反而快要把兩國推向戰爭邊緣。
拜登曾表示,他將透過外交手段與伊朗打交道,重新簽署協議,前提是伊朗必須先好好遵守協議內對於其核武項目的限制。
【北約與跨大西洋關係】
川普多次抱怨,許多北約成員國未能達成國防支出目標,也質疑該組織自從1949年創立以來,是否仍然適宜當前局勢。他的批評導致美國與多個歐洲盟友關係惡化,但有更多成員國已經增加國防開支,使其達到全國2%GDP的目標。
川普今年也誓言裁撤駐德美軍,指控柏林沒有履行北約義務,甚至占美國便宜。
分析人士指出,要修復跨大西洋聯盟關係還需要一些時間,但這對於可能上任的拜登政府而言,或許會是比較簡單的任務之一。
▲川普提出,不要再參與外國的戰爭,要把駐阿富汗美軍帶回家園。(圖/路透)
【撤軍】
川普2016年在競選活動中承諾,不要參與外國戰爭,結束如今已邁入第19年的阿富汗戰爭,把當地美軍帶回家園。華府2月與塔利班達成全面撤軍的協議後,也已開始削減駐阿富汗美軍人數。但是,此舉仍必須取決於塔利班與阿富汗政府之間的談判,而談判目前陷入僵局。
此外,川普也下令裁撤駐敘利亞美軍,儘管幕僚與軍方一再試圖弱化此決定,駐軍人數仍減少一半以上。
【巴黎協定】
川普退出《巴黎協定》(Paris Climate Agreement),是最具爭議的決定之一。他宣稱,該協議只會替美國帶來「嚴酷的」財政與經濟負擔。
川普曾說,他可以達成一個更好的協議,但目前尚未成真。拜登則表示,將會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並帶頭敦促主要國家加強國內目標,減緩全球暖化。
▲川普與金正恩舉行史無前例的會談,震驚世界。(圖/朝中社)
【中東】
川普2016年競選承諾,要把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此舉遭到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抨擊,但贏得以國政府與其福音派基督教徒的讚揚。
川普提出更廣泛的中東和平計畫,允許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保有控制權,儘管被巴勒斯坦駁斥拒絕,卻獲得幾個阿拉伯國家的支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是上述國家之一,該國本月在美國協調之下,與以色列達成「關係正常化」的歷史性協議。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川普在多個民調落後拜登之際,取得外交政策的一大勝利。
【北韓】
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史無前例的會談,使得國際社會為之震驚。雖然他目前仍未能說服北韓放棄核武,但一些人認為,上述「破冰外交」或許可以成為未來政府達成此目標的穩固基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