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28日宣布,開放美國豬肉、牛肉進口,這顯然是艱難的關鍵決策,這不僅與過去自己的立場相左,勢必面臨無數藍營的嘲諷。而她在過去這段時間,除了確立戰略目標,要讓台灣在全球供應鏈搶得先機外,也要求執政團隊在3大條件到位後,她才會做出該項決策;同時也推演與評估,藍營可能的嘲諷風險。
事實上,在美牛、美豬進口議題上,蔡英文團隊在討論期間,主要抓住3大主軸:第一,美中貿易與疫情衝擊下,全球供應鏈正在重組,台灣不能錯失良機。第二,由於這項決策,勢必會被在野黨嘲諷,蔡英文在打臉過去的自己,因此「食品安全」評估上,需要有所依據。最後,則是台灣豬農的生計,要如何配套?
對此,相關事務人士證實,依照「小英流」一慣的風格,就是在上述三大條件與要素到位之後,蔡英文才會做出明快且具有關鍵性的決策。
首先,在第一個條件上,在國際產業供應鏈重組過程中,蔡英文認為,台灣不能沒有角色。相關人士指出,如果台灣連先進國家的共同標準都無法接受,又如何讓國際社會認為台灣有共同處理共同議題的能力與實力?因此,蔡英文的決策風格也至關重要,對外方面,國際社會覺得台灣政策決定,是穩定且可信任的,如此一來,盡可能撕掉過去台灣有麻煩製造者的標籤。
再者,蔡英文要求的第二個條件,則是「食品安全」,因此團隊在確定進口的美豬、美牛符合國際標準,並且在進到台灣之後,可以落實食品標示,讓國人清楚知道來源國,此一條件才屬到位。
事實上,蔡英文於記者會上也已闡明,在2012年反對美豬、美牛時,並未有此國際標準;後來在2012年7月,國際標準出爐後,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已就此議題改變立場與態度。
相關人士說,有人說這是「拿食安換國安」,顯然是外行話,經過多年,國際對肉品已有國際規範,開放也已多年,各項科學根據也證明,在此規範下,對健康沒有威脅。至於國安問題,事實上,台灣在印太戰略中,地位越來越重要,與美方合作更多,關鍵在於雙方在印太有共同利益,特別是安全議題有相互需要。
▼國民黨曾在前行政院長林全首次施政總質詢時,抗議美豬進口(圖/ETtoday資料照)
最後一大條件,蔡英文則認為,台灣豬農的生計不得受到衝擊,因為這也是民進黨在野時,關心的議題。在這部分,在討論的過程中,她也要求幾個重要要素必須到位。
首先,台灣在非洲豬瘟爆發時,已順利阻擋侵害,且口蹄疫控制得宜,讓我國豬肉終於可以外銷。但是,如此還不夠,蔡英文進一步要確認,台灣豬肉在國際各國間,是有樂觀外銷的戰力,確保替豬農開啟另一扇大門。
同時,攤開養豬產業的市場價值,以台灣開放美國進口豬20年來,至今只佔台灣消費市場百分之1,總價值約8億新台幣;這對照全年國產值700億以上,顯然微不足道。
但是,政府擔心總有漏網之魚,因此必須端出配套措施,蔡英文要求,備妥100億元「養豬產業基金」。言下之意,前端替豬農披荊斬棘,拓展國際市場,後端以基金作為後盾。
如此一來,蔡英文確定3大條件與要素到位,以及各項細節確立後,便果斷做出今天的關鍵決策。不過,接下來當然也免不了,要面對國內政治紛擾,以及所謂自我打臉、雙標黨的嘲諷。
不過,相關黨政人士指出,從上述各項條件的評估,已可看到時空背景與10多年前截然不同;當年同樣力挺的國民黨,確實也沒有必要「昨是今非」,反對力道也會相對薄弱。
黨政人士舉例,國民黨下午火速召開記者會,出席的黨主席江啟臣、立委蔣萬安、賴士葆,三人都在美國留學,「難道當年是家長從台灣送便當去?當然是美國豬牛使用者」、「去美國吃In-N-Out是會說我不要吃美豬、美牛嗎?」因此,把這個議題打成非藍即綠的政治攻防,事實上也沒啥必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