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雲

Google來解答!YouTube的三大疑問:演算法、黃標、不當內容

▲▼共同解密YouTube網友常見問題。(圖/擷取自Google線上記者會)

▲共同解密YouTube網友常見問題。(圖/擷取自Google線上記者會)

圖文/行銷人‧曲潔君

YouTube的演算法以及內容審核標準一直都是創作者、行銷工作者、觀眾常在討論的話題。近年開啟「黃標政策」後,創作者更是一片哀聲不斷,深怕自己辛苦製作的影片內容,會因為「被黃標」而無法被觀眾看見,或是影響營收。

Google今(08/25)日就召開記者會,針對YouTube演算法、黃標政策以及內容審查提供更詳細的解釋,讓創作者與行銷人員能夠更清楚YouTube的方針與政策。

演算法到底為什麼一直變?

YouTube演算法一直都是一個謎,到底演算法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會要一變再變,讓創作者那麼緊張呢?對此,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資深總監陳容歆表示,YouTube的全球每月活躍使用用戶數為21億,每分鐘就有500小時的內容被上傳到YouTube上,面對這麼大量的數據,一定需要用到AI與機器來處理數據,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演算法的誕生。

而演算法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觀眾、使用者能夠輕易的找到自己想看,而且「願意持續觀看」的內容。影片的封面、標題、被觀看的長度、觀眾參與度、滿意度、觀眾過去搜尋的內容等,都是演算法會考慮的因素。因此,當YouTube的觀眾與使用者喜愛的內容改變時,演算法就會跟著調整。也就是說,當「觀眾口味」一直改變時,演算法也會一直改變。

那麼,創作者應該要如何面對一直變動的演算法呢?

對此,身為台灣前15名的YouTub創作者黃氏兄弟成員哲哲則表示,面對演算法,創作者該做的應該是隨時準備好自己,平常就要仔細觀察觀眾、粉絲的喜好、留言、回饋等,並且定期檢討自己上傳過的內容,才能不斷優化自己,去面對變動的演算法。

有些創作者會擔心,若是為了因應演算法與配合觀眾喜好而改變了創作影片的初衷,不能做自己喜歡的內容,也就失去了創作的意義。對此,哲哲說,以黃氏兄弟為例,他們則是利用「50%、50%」的原則在製作內容,50%堅持做自己喜歡的、最初想做的內容;50%做針對時事、觀眾喜好調整的內容。

▲▼黃氏兄弟成員哲哲建議,創作者可以把握一半一半的原則,一半做自己想做的內容,一半做觀眾喜歡的內容。。(圖/擷取自Google線上記者會)

▲黃氏兄弟成員哲哲建議,創作者可以把握一半一半的原則,一半做自己想做的內容,一半做觀眾喜歡的內容。(圖/擷取自Google線上記者會)

黃氏兄弟成員哲哲建議,創作者可以把握一半一半的原則,一半做自己想做的內容,一半做觀眾喜歡的內容。/圖:擷取自Google線上記者會 黃標政策是不是一種言論審查? 對於許多創作者認為,黃標政策是一種變相的言論審查,藉由「貼黃標」來管控創作者的內容。對此,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資深總監陳容歆鄭重表示,黃標政策的目的絕對不是言論審查,而是為了保護內容創作者,以及協助廣告主投放廣告的一種「廣告客戶青睞內容規範」。

YouTube藉此規範來提醒創作者,如果影片違反暴力內容、仇恨內容、菸草等約 12 項不宜放送廣告的內容主題,該影片內容可能變得不適合廣告主投放廣告,因而影響創作者的收益。

而且,每個廣告主有不同的投放需求及偏好,部分廣告主可能反而願意投放廣告在某些被黃標的影片類型。所以,黃標影片分為「不能營利」與「部分營利」兩種情形,意即黃標僅是一種營利政策,不是言論審查、更不是武斷的政治審查行為。

如何避免被黃標?

對與許多創作者最擔心的「被黃標」,Google則提供2種方式:

1. 上傳影片時先將瀏覽權限設為「不公開」

若創作者想要事先瞭解自己的內容是否有可能收到黃色營利狀態圖示,可以先將影片上傳為不公開影片,確認影片的營利狀態後,再公開發布。

若為黃色圖示,創作者可以在公開發布前提出申訴,或是編輯及修正內容,藉此確保已解決營利相關問題,如果營利狀態顯示綠色圖示,即可公開發布影片。

2. 使用 YouTube 自我認證功能

透過自我認證計畫,可以讓創作者為自己的影片內容評分。隨著創作者自評影片的數量增加,創作者可以瞭解自己與自動化系統在 評估結果方面的相符程度。若創作者自評的準確率越高,系統會使用創作者的自評結果決定要在影片中投放哪些廣告內容。

假如被黃標後,擔心影響收益怎麼辦?黃氏兄弟成員哲哲則建議,除了廣告收益外,創作者也可以多跟觀眾互動、溝通,請觀眾加入會員來支持自己,或透過超級留言(Super Chat)增加收益機會。

YouTube到底有沒有在管控不當內容?

許多平台使用者擔心,全球使用者都可以自由上傳影片內容的YouTube,要如何控管內容?萬一不當的資訊被未成年孩童看到,或是有心人士透過YouTube頻道散播假新聞、假資訊該怎麼辦?

對此,陳容歆說,YouTube未來將分成兩個平台,一個是1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YouTube Kids,一個是13歲以上使用者可用的YouTube。並且,針對平台上的影片內容,YouTube一直都針對三大方向做把關,包括:社群規範、不實資訊與版權問題,違反上述其中之一的內容,都會被下架。

▲▼YouTube會針對社群規範、不實資訊、版權問題三種方向把關影片內容。(圖/擷取自Google線上記者會)

▲YouTube會針對社群規範、不實資訊、版權問題三種方向把關影片內容。(圖/擷取自Google線上記者會)

陳容歆補充,違反社群規範類別的內容較易判斷,可以依靠AI技術讓機器人辨別,但是,牽涉資訊內容判讀的「不實資訊」就比較難透過AI技術判別,必須仰賴人工審核。YouTube在全球擁有超過一萬名審查員,且各個審查員都有專門針對的領域,例如暴力、血腥等,另外,審查員本身必須了解當地風土民情、文化、語言等,因此是有台灣審查員在協助審核內容的。

不過,關於「不實資訊」審核,是否會侵犯到創作者的「個人言論自由」?陳容歆則說,這條界線的確很難分辨,不過,YouTube會以「事實」為判斷標準,若是依照事實為基礎,發表個人意見與言論,則屬於「個人言論」;若是以非事實、捏造的事實為基礎而做的個人意見與言論,則會被判斷為「不實資訊」。且無論是人工審查還是AI技術,YouTube都一直不斷的在優化與學習。

以上就是YouTube今年針對最多創作者、平台使用者提出的三大疑問所做的釋疑與回答。 面對不斷改變的影音行銷趨勢,行銷人也要跟演算法一樣,不斷學習、優化自己,才能夠隨時跟上變動的行銷產業!

●文章內容由行銷人授權,分眾傳媒提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