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Ivy發起台版「LoveIsNotTourism」。(圖/記者曾俊豪攝)
記者蔡儀潔、曾俊豪/台北報導
安於現狀或站起發聲,她選擇了後者。曾經的世界國界模糊,搭飛機前往各地稀鬆平常,然而一場疫情讓不少伴侶、家庭分隔,同樣深受煎熬的Ivy在得知全球已有10餘個國家開放「Sweetheart Visa」後,決定不再沉默,成為「LoveIsNotTourism」(愛情不是觀光)的台灣發起人。她一度害怕會遭來罵聲,但發現收到更多的是「我們也是」的共鳴。
台灣自2月11日起,全面禁止中港澳人士入境;3月19日起,進一步禁止外籍旅客來台,各國也先後開始實施邊境管制,原本全球化熱烈的世界,在2020年嘎然停止。
如今半年過去,疫情卻仍在持續,在疫苗或特效藥出現前,疫情導致的全境封鎖或許將長期存在。殘酷的現實無疑是一桶冰水,澆在等待相聚的人們頭上,他們不禁想問,瘟疫下的人道見面,可以實現嗎?
▲全球12個國家陸續開放跨國伴侶團聚。(圖/路透)
對從事視覺設計的Ivy來說,答案是「很難」,因為民眾都會擔心害怕這可怕的病毒,所以在前幾個月,她與在德國的男友邊等待、邊防疫,每天看新聞、搜論壇,關注防疫規定是否更動,但他們心中仍藏有期待的泡泡,覺得「再忍忍,很快就能彼此擁抱」—只可惜,夏天到了,疫情沒有趨緩,內心期待的泡泡,「咚」一聲,破了。
直到前段時間,男友傳來一篇新聞,寫著荷蘭政府開放遠距離關係伴侶入境,Ivy瞬間眼神發亮,好像出現了希望。她上網搜尋發現,國外已有組織發起「LoveIsNotTourism」活動,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個國家跟進,包括最早的丹麥、捷克、德國、西班牙等。
其中,丹麥在5月25日宣佈,放寬與其他北歐國家及德國的邊境管制,允許因新冠肺炎疫情封鎖而分離的跨境情侶見面,不過前提是,他們可以證明自己有至少6個月的戀愛關係,另外被允許進入丹麥的人,仍需遵行基本防疫規範,進行14天的隔離。
Ivy繼續搜索,卻發現沒有中文報導關注這項議題,所以她決定,成為「LoveIsNotTourism」的台灣發起人,7月底正式開設IG賬號,讓有同樣境遇的人可以知道他們不孤單,獲得的迴響比她預期的更為熱烈,1個多月的時間,已有58對伴侶投稿,寫出自己的故事和心聲。
▲大家在IG上分享自己的故事。(圖/翻攝自IG)
Ivy發現,目前遠距離伴侶群體中,人數最多的是香港,緊接著是日本。當中,有孩子出生不久卻分開的新手爸媽、有男友父親病逝,無法到場陪伴的焦急女友,還有一對台灣、韓國情侶,交往近3年後原本準備登記結婚,但因疫情未公證而無法申請簽證,「這些人不是觀光客,他們只是想看看自己深愛的人。」
不過,發起活動前,Ivy其實經歷了長達1個月的「心理建設」,談起這個她無奈一笑,「就害怕被罵啊。這個話題又很敏感,很容易被誤解。」Ivy的預想也確實發生,她就收到網友私訊痛罵「你們怎麼那麼自私」,夾在外界對這個群體「小情小愛」的認知下,Ivy無奈嘆了一口氣。
「我們真的不想造成麻煩」,Ivy沉默數秒後說,但我們也想有發聲的機會,能理解很多人因沒有類似經歷,所以無法有所共鳴,「我們也知道很難...其實比起說『要求』政府重視,不如說是希望大家知道,有我們這個群體存在。」說到此,Ivy變得語氣高亢,不斷強調他們更希望能夠理性溝通。
▲Ivy坦言此活動評價正反兩極。(圖/記者曾俊豪攝)
至於會不會被網友說「那麼想見,你們過去就好了」,Ivy點了點頭說,滿常遇到這種情況,但現實真沒那麼簡單,以來回2次14天的隔離來說,對大部分上班族而言,恐怕面臨工作不保,而提出這個訴求,是至少讓雙方存在一方能滿足這個條件的伴侶有見面的機會。
目前,Ivy在2個平臺發起聯署,分別是「Change.org」和「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後者需經歷「提議」、「檢核」、「附議」、「回應」4個階段,一旦正式進入「附議」階段,則必須要在60天內取得5000份附議數才能完成並成案,政府才會正式回應訴求。
不過,Ivy提出的聯署在第二階段就被衛福部「打槍」。對此Ivy感嘆,「會在反思哪裡要改進,看能不能提出讓政府同意的方案」,接下來仍會堅持再發起訴求,即願意透過隔離、病毒檢測、證明關係來見到深愛的人。
「我們主動提供可能的解決辦法,我們有討論空間,現行的開放條件對於穩定工作的另一半不友善,希望能修正限制。」她告訴記者。
如今,Ivy每天下班後約花3小時經營IG、整理投稿故事、關注訴求進度。在她看來,與其坐著乾等,不如站起來行動爭取希望,就算沒有獲得回應,但同樣遭遇的情侶,相互鼓勵,提供溫暖與力量,也讓苦苦等待見面的茫然,變得飽滿而充實。
【疫情戀歌2】女兒出生5個月邊境封鎖 她秒變「偽單親」兼父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