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保費懸崖」未見改善,傳統型、投資型保單初年度保費雙降擴大。(圖/pakutaso,示意圖,與本文無關)
記者楊絡懸/台北報導
業績衰退情況見不到收斂,「保費大跳殺」再現擴大!壽險業持續受保險新制、利率走低、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保單買氣,累計前8月初年度保費(新契約保費)5512.75億元,年減31.6%;其中,傳統型保單年衰退30.9%、投資型保單年衰退34.2%,皆比前7月衰退情況再擴大。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1至8月壽險業總保費收入達2.03兆元,年減少8.3%;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5512.75億元,年衰退約31.6%,續年度保費收入1.48兆元,年成長5%。
另區分傳統型商品與投資型商品作分析,傳統型商品保費收入達1.87兆元,年減6.2%,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4356.85億元,年減30.9%,續年度保費收入1.43兆元,年增5.2%;投資型保險商品保費收入1689.26億元,佔總保費收入8.3%,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1155.9億元,續年度保費收入533.36億元。
端看不同險種,投資型壽險保費跌最慘,年減達45.4%;其次為傳統型年金險,年減34.7%;再來是傳統型壽險,年減33%。值得一提的是,唯獨健康險(醫療險)呈現正成長,年增11%。
▲保險商品類型多,需要花時間釐清和了解。(圖/123RF,示意圖,與本文無關)
壽險公會分析,年初及年中兩度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走低,傳統型保單買氣不佳,以及「保險新制」7月實施,使傳統型商品銷售力道減弱,另因疫情影響,降低業務員與保戶的觸及率。
在投資型保險商品方面,壽險公會指出,同樣受疫情影響,金管會保險局針對市場熱銷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型保單,擬訂新管理措施,規定基金投資的所有債券必須是BBB+級以上,即便投資BBB+級的債券,最多也不能逾基金淨值的40%,以致連結保單的基金收益減少,影響投資型保單業績,加上美國聯準會(Fed)降息6碼也衝擊美元保單銷量。
按銷售通路觀察,在壽險業累計前8月初年度保費收入5512.75億元中,壽險公司本身行銷體系2234.41億元,佔40.53%;銀行經代保代通路2694.97億元,佔48.89%;傳統保險經紀人、保險代理人僅583.37億元,佔10.58%。
銀行經代保代通路的初年度保費收入占率高於壽險公司自身行銷體系通路。壽險公會表示,若以險種資料來看,投資型保險銀行經代保代通路與壽險公司自身行銷體系通路之比率為2.13:1,而傳統商品健康保險與傷害保險仍以壽險業自己銷售為主力。
▲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制度後,健康險市場並未因此受影響而衰退,反而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圖/pixabay)
「保險新制」7月正式上路,包括調降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高死亡保障門檻、宣告利率平穩機制、保單的合約服務邊際利潤(CSM)不得為負數等,勢必反映在保費上。
壽險公司一名高階主管向《ETtoday新聞雲》記者表示,今年保險業很辛苦,尤其長年期的保障型新保單需要適應期消化,導致業績未如預期;至於投資型保單,雖然股債市場表現亮眼,但環境仍有波動,民眾意願偏保守,因此銷量上出現疲態。不過健康險仍呈現「正成長」態勢,壽險業將持續針對醫療保障推廣。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