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品質的堅持,很容易受到價格的攻擊而崩潰。(示意圖/記者黃士原攝)
●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資深產業分析師
臺灣明年即將開放含瘦肉精美豬及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就單指臺灣的豬肉消費市場而言,究竟會吹皺哪池春水呢?
我舉個場景讓大家思考一下,明年開始,肉品消費市場會出現標示本土豬肉與進口豬肉,其中進口豬肉會出現含與不含瘦肉精的標示,進口豬肉比本土豬肉便宜,其中,含瘦肉精的豬肉還更便宜,然後我們假定消費者是理性的,消費者會如何選擇?
我一直認為絕大部分的消費市場是需求導向的市場,而不是供給導向的市場,意思是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產品,業者就會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我舉洗選雞蛋為例,消費市場上洗選雞蛋價格從單顆4元到12元不等都有,代表這個價格帶的雞蛋消費者都會買單。但事實並不是這麼單純,以貨架數量而言,以單顆4元的雞蛋居多,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的消費者會購買啊!我認為消費者對雞蛋有很高的價格彈性,即使其它較高價的雞蛋明明標示著生產履歷、飼養方法及用藥檢驗,較高的價格還是得不到大多數消費者的青睞。一盒10顆雞蛋的僵固性價格,我都認為應該落在50元以下,超過這個價格,我馬上減少消費量,而冷藏室較貴的雞蛋,即使標示到讓我覺得很安全,依然不是我的消費選項。
我認為消費者對品質的堅持,很容易受到價格的攻擊而崩潰。
回到進口豬肉的話題,當進口豬肉進入消費市場後,明知進口豬肉含瘦肉精,價格又比本土豬肉便宜,消費者的選擇又是如何?很多消費者第一時時間當然說拒買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但問題是,便宜但可能存在疑慮的雞蛋卻又是消費選擇時,擺明就犯了矛盾,不是嗎?
所以,以為充分告知進口豬肉含了瘦肉精,加上政府拍胸脯保證吃了幾輩子也不會「怎樣」的論述,碰到低價的進口瘦肉精豬肉,可別以為消費者自然會理性的選擇較高價的本土豬肉,那可是小看消費者行為了!
▲歷年進口冷凍豬肉量,資料來源:農委會。(圖/鍾文榮提供)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進口豬肉早已充斥在消費市場,只是消費者不知而已。從進口數量來看,豬肉的進口數量自2009年的54,085噸成長到2019年的84,900噸,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4.18%,近三年來都維持在83,000噸以上,進口國以加拿大為首,其次是西班牙。但今年到8月止,美國的進口佔比已經超越西班牙,排名第二。
這些冷凍豬肉大概都變成加工冷凍食品居多,一來一往之間代表本土豬肉的佔比逐年受進口冷凍豬肉削減。雖然目前彼此有不同的市場區隔,因資訊不對稱,消費者自然不清楚冷凍食品的豬肉到底是哪裡進口的?以冷凍速食的市場因消費習慣的改變而成長時,如進口含瘦肉精的豬肉,具有成本優勢,自然而然會反映在業者的獲利,或者市場的售價上。
▲進口豬肉多數會製成冷凍食品。(圖/記者徐政璿攝)
有低價魅力的冷凍食品,消費者能不買單嗎?所以,政府既要我們多支持消費本土豬肉,又要我們享受低價的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一方面又大筆補貼本土豬農,又大開貿易大門,本質上就存在著矛盾,不是嗎?
消費市場自有價格機能,即使存在著資訊不對稱,低價的消費偏好永遠是消費者最大選擇,瘦肉精吹皺的就是這池春水!
熱門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