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專訪
小鬼黃鴻升36歲猝逝,解剖發現與心臟有關,經紀人更透露為主動脈剝離致命。國內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解說疾病進程以及黃金搶救時間。他表示,主動脈剝離雖多與高血壓有關,但並非絕對因素,他曾遇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性,打完噴嚏胸背劇痛,就醫驚見主動脈破裂,所幸透過緊急手術撿回一命。
▲國內心臟科權威醫師魏崢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說明主動脈剝離成因與急救處置。(圖/記者湯興漢攝)
心臟是供應人體血液重要器官,血管則是輸送血液的重要媒介。魏崢提到,人體血管主要由內層、中層與外層構成,主動脈血管就像「氣球」,雖然具有彈性,但如果持續受到高壓血流衝擊,還是可能會從結構脆弱的「內層」裂開。
當內層破損,高壓血流衝破內膜,就會在中層與外層間形成血管夾層瘤,也就是所謂「假腔」。而當夾層瘤逐漸擴大,主動脈血管壁恐因大量滲入血液從中外層剖半分離,此時不僅會產生劇痛,如果瞬間破裂到外層,患者可能不到1分鐘,就因心臟血流流乾喪命。
▲魏崢解說升主動脈與降主動脈部位。(圖/記者湯興漢攝)
魏崢提到,主動脈剝離主要發生在3部位,分別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與降主動脈。醫學上將發生在升主動脈與主動脈弓的剝離統稱為「A型」,不僅情況最危急,有超過50%的病患,會在1小時內因外層破裂死亡,至於B型降主動脈破裂,危急程度相對較低,有些患者甚至可以靠服藥,暫時穩定數月至數年,直到主動脈裂縫擴大才需動刀。
「A型主動脈剝離不僅致死率高,救治上也極具難度。」魏崢說,血管厚度只有2至3毫米,因彈性疲乏崩裂的血管更為脆弱,就算患者撐到醫院,手術成功率不到50%。不過,自從振興醫院使用自行研發的人工血管接環,已成功救回數百名患者,手術成功率也從50%提升到95%,還有一名50多歲的患者,更換後恢復良好,至今已跑了百場馬拉松。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圖/記者湯興漢攝)
魏崢強調,許多心臟疾病都與高血壓脫不了關係,時序入秋天氣轉涼,有家族史的民眾,更應定時量測血壓,若發現控制不當,也應與醫師討論是否換藥,以免高壓血流反覆衝撞血管,增加破裂風險。
至於年輕人常見的嚴重心臟疾病,如馬凡氏症、心肌肥厚症等,則更需留意血壓控制,也應定期檢查。魏崢提到,像是馬凡氏症患者,如果主動脈裂孔擴大到5公分,就應先行開刀修補,不能等到全部裂掉才做。
魏崢坦言,在小鬼猝逝後,因胸痛到院就診的年輕族群有增多趨勢,但檢查大多是運動後的神經痛,或者無須立即處置的二尖瓣脫垂,民眾若無家族史,就無須過於恐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