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積非成是,錯而不改 譯名最亂最糟的川普政府

2020年10月9日 03:38

▲哥倆好: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副總統潘斯(Mike Pence)。(/達志影像/美聯社)

哥倆好: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副總統潘斯。(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從我開始閱讀外國新聞至今,發現川普政府官員的中文譯名是歷來最亂、最糟的。這當然跟台灣近年來媒體大爆發、翻譯水準江河日下有關。

本來說,這位美國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即將結束,有沒有第二個任期還是未知數,如今才來談他的團隊譯名準不準確的問題,未免太晚了些。但是近期看到台媒誤譯、亂譯、積非成是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讓我還是忍不住要跳出來碎碎唸。最新的導火線,是美國副總統Mike Pence。

這位銀髮副手平時被報導的機會不多,但本周三(7月)他跟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進行辯論,於是,他順理成章成為這兩天媒體報導的焦點。陸媒和港媒給他的中文譯名是「彭斯」;台媒的譯名則為分為兩派:「潘斯」和「彭斯」,後者更有逐漸佔據主流之勢。 但「彭斯」的譯音是正確的嗎?

稍為懂一點英語發音的人,在唸Pence這個名字時,都會發現它的國語發音更接近「潘斯」,而非「彭斯」。例如女性的人名Penelope,中文世界就普遍譯成「潘妮洛普」。

如果譯成「彭斯」,那它的英文必須像是Punce這樣的拼法,才會發出這樣的音,但事實上這位副總統候名字的拼法是Pence。倒是用廣東話來譯的話,Pence的中文譯音近似「彭斯」。所以我強烈懷疑,台媒譯為「彭斯」,最初是「參考」自港媒和陸媒。

川普政府裡的國務卿Mike Pompeo,台、港、陸媒體都有志一同譯成「蓬佩奧」,我懷疑這也是台媒「參考」港或陸媒的結果。我並不反對「參考」港、陸媒體的譯名,但必須是貼近原音,如果能譯得雅,更好。

我對「蓬佩奧」這個譯名是頗有微詞的。第一,它不大貼近原音;第二,中文世界很少有人把「蓬」字放進名字裡的。因為這個字原指多年生草本植物,延伸解釋為「散亂的樣子」,並且衍生出多個帶負面性的詞彙,總括一句:用在名字上,不雅。

事實上,最貼近Pompeo發音的中文譯名,應該是「龐沛奧」。這是有先例可循的。例如遭火山爆發摧毀的羅馬古城Pompei,中文世界就普遍譯成「龐貝城」。

川普政府的財政部長Steven Mnuchin,在台灣的中文譯名是最亂的。主因是他姓氏的頭兩個字母都是子音,許多人不曉得該怎麼唸。有人把第一個字母M去掉,譯成「努勤」。但這個M其實是要發音的,於是後來有人修正,譯成「米努勤」或「梅努欽」等。

被形容是「川普首席策士」、不久前因為涉嫌挪用「築牆計畫募款」被捕的班農(Steve Bannon),名字本來很好譯,但台媒裡有部分譯者的發音能力實在有問題,竟然譯成「巴農」!換言之,譯者分不清Ban跟Bar的發音差別。

同樣情形發生在川普的小兒子Barron Trump身上。最接近Barron發音的中文譯名,應該是「巴倫」。但有些媒體的譯者竟然不會唸,譯成「拜倫」。事實上有點外國文化常識的人都知道,英國有個浪漫派大詩人就叫拜倫,他名字的拼法是(George Gordon)Byron。換言之,上述譯者對Bar和By的發音分根本分辨不出來!本來還有族繁不及備載的一大票川普政府官員的中文譯名是有問題的,不過實在篇幅有限,暫且按下不表。

台媒翻譯的錯誤和混亂,歸因於普遍且長期存在的兩個問題:不認真和死不認錯。前者常常跟譯者的英文能力有關。悲哀的是,以前紙媒當道時代,多半人都必須有相當的中英文程度才能進入職缺不多的媒體。但自從網路崛起、各路媒體大爆發後,幾乎人人都可以進入媒體,媒體工作者的文字能力跟著普遍下降,於是,一籮筐的問題都出來了,英文只是其中一環。

有所謂勤能補拙,譯者就算英文能力不很好,只要用功一點,還是可以彌補過來。尤其是現在網路發達,只要到維基百科、眾多的人名發音網站或找YouTube上的英語新聞聽一下,絕大多數的人名發音問題都可以解決(只是,多數譯者都比較懶)。

但更棘手的是第二個問題:死不認錯。以前的紙媒時代,多半有固定讀者,為了在後續報導上保持「一致性」,許多譯名就算後來發現譯錯了,主管也普遍不願意改,寧願一路錯下去。早年有個脾氣火爆的網球明星叫John McEnroe,一些當時的大報譯成「馬克安諾」。後來知道譯錯了(發音比較接近麥肯諾),但為保持「一致性」,主管決定不改。結果「馬克安諾」這個錯一直沿用到他退休後也沒有改過來。

但今天網路時代情況巳大不相同。閱讀群很分散,流動性也比紙媒時代大很多。更重要的是,網路新聞的內容是分分鐘可以修改的,意思是隨時可以Update。不像紙媒那樣,印了出來就板上釘釘,後悔莫及。只要主管和譯者有心,在長痛不如短痛的情況下知錯立改,問題就已解決了一半。 接下來若各大媒體能夠虛心採用最貼切的譯名,慢慢形成共識,目前媒體上的譯名亂象可以改善很多。

這其實一點也不難。當年韓國首都的中文名字還是叫漢城。後來韓國政府發給各大中文媒體一紙通知說,我們首都的中文名字改了,以後叫「首爾」!結果有媒體抗拒、仍然堅持使用漢城嗎?沒有!因為名字統一,大家使用起來都方便,何樂而不為?

台灣宣稱未來要打造成雙語國家,但站在傳遞外國資訊第一線的媒體和譯者,英文發音和翻譯能力卻是如此的落潻,雙語國家豈不是成了笑話?我們看看中國大陸的例子。大陸當初把Trump這個名字錯譯成「特朗普」,至今打死不肯改,結果是一直被人質疑和嘲笑到現在。我強烈懷疑,川普跟中共交惡,這個嚴重錯誤的中文譯名,是原因之一。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