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性強的黑腹虎頭蜂及高懸於枝頭上蜂巢。(圖/林業試驗所提供,下同)
記者游芳男/宜蘭報導
宜蘭福山植物園日前發生有7名遊客,在水生植物區遭虎頭蜂攻擊,就醫後幸無礙。虎頭蜂讓人聞蜂喪膽,林業試驗所指出,虎頭蜂對於黑色、表面粗糙或隨風飄動的頭髮,會特別注意,建議於山林活動時穿著淺色、表面光滑的長袖衣褲、戴帽子及穿著運動鞋,同時避免使用有香氣的化妝品。而黑腹虎頭蜂攻擊性最強,離巢10公尺是保持安全的距離。
林業試驗所表示,疫情期間大家瘋山林,也要格外注意虎頭蜂喔!加上今(2020)年風調雨順,沒有颱風侵擾,虎頭蜂窩的數量與規模都相對龐大,且秋冬之際虎頭蜂必須頻繁覓食以累積度冬的能量,因此虎頭蜂活動也特別頻繁。
而大部分的人會聞「蜂」喪膽的原因,大概都是因為虎頭蜂惡名昭彰的螫人意外事件,傷者輕則疼痛紅腫,重則休克死亡,蜂螫最主要的擔憂就是蜂螫後的過敏反應所引起的致命性。
台灣記錄有9種虎頭蜂,半數種類都普遍分佈台灣全島山林。秋季當蜂群數量達到高峰時,一窩虎頭蜂數量往往可達成千上萬隻,也就是我們最容易聽到有人被蜂螫的意外發生。但從生態的角度而言,虎頭蜂可扮演授粉者和捕食者的角色。胡蜂捕食蠅類、蚜蟲、蝗蟲和鱗翅目幼蟲等害蟲以哺育其幼小,因此牠們在控制害蟲族群上有相當之貢獻。
虎頭蜂築窩地點的選擇往往相當隱密,因此不易為人察覺,其危險性便在於此。但虎頭蜂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預防原則就是保持距離,不要主動攻擊虎頭蜂,這樣就可降低遭到蜂螫的機會。
共同防衛是虎頭蜂這類社會性昆蟲的一大特色,會發動攻擊大多是因為蜂窩固有的領域遭受外物入侵,而且種類不同引起攻擊的距離也不一樣。黑腹虎頭蜂攻擊性最強,10公尺是保持安全的距離。
林業試驗所所長張彬表示,秋天是虎頭蜂活動頻繁的季節,提醒到山林活動的遊客,遇上虎頭蜂時,「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有揮打、快速搖晃頭部等動作,盡速沉穩大步離開現場」,可降低被蜂螫的危機。若被虎頭蜂螫傷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時,宜儘速送到醫院治療。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更多熱門新聞...
►「這我晚上看到會怕!」網買矽膠娃娃...賣家誘私交易騙寄充氣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