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年積極發展5G技術。(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華為運營商BG總裁、常務董事丁耘近日表示,中國大陸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路,但在用戶體驗上,卻有所謂的「假、啞、差」問題,網速不到南韓的一半,整體來看,機、網、套匹配度仍然不高。
丁耘14日出席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ICT領袖論壇,他指出,大陸5G面臨的問題中,網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南韓5G的下行速率是600多兆,大陸的平均數大概只有270多兆,即不及南韓一半,「客觀來講,我也是5G的用戶,我們今天剛剛完成了5G的第一階段建設,確實比4G的體驗有一個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們的網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簡單地用三個字來概括,『假、啞、差』。」
丁耘解釋,所謂的「假、啞、差」問題,是在很多情況下,用戶使用的是5G手機,但由於所在區域網路沒有覆蓋,實際使用體驗依然是4G,而有些地方有5G信號覆蓋,但是沒有4G錨點站,又打不了電話;還有一些地方有5G覆蓋,但是4G的錨點恰好是在多小區的邊緣上,4G、5G的頻繁切換帶來了很差的用戶體驗。
丁耘提到,提高用戶體驗需要通過大數據平台和網路優化工具實現柵格級精度的問題區域識別,並基於專家經驗庫進行智能化體驗問題定位,最大程度地改善5G用戶的體驗問題,「運營商需要整合拉通來自計費、運營以及終端側的數據進行深入洞察和精準營銷,快速提升加速機、網、套的高度匹配程度。」
丁耘表示,從商業閉環來看,南韓5G商用以後,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增長了37%,今年上半年,南韓3個運營商的利潤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長,「這也代表,中國在商業回報上仍存在不小的挑戰。」
丁耘建議,從個人業務上來說,運營商可以從三個方面實現商業閉環,一方面是開源,即通過創新的差異化應用來加速釋放流量的紅利;另一方面則要節流,要從整體的角度對運營商的TCO進行優化;第三,要站在明天看現在,面向5G即將帶來的賬單風暴等潛在問題,及早升級目前的運營平台。
丁耘也預測,5G商用3年後,運營商的B域話單量可能會增長7倍,而摩爾定律在三年內大概能帶來3.4倍的增長,7倍和3.4倍之間存在著一個剪刀差,「現在必須對IT平台進行有規劃的架構改造,打造一個全新的數字底座,否則在兩年、最多三年以後,將會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
丁耘認為,隨著運營商對5G行業應用的建設從聯接擴展到聯接+計算,再到SLA的切片,其相應的商業模式也會逐漸從直銷模式,逐漸過渡到主動集成與被集成相結合的價值分成模式,「最終,5G行業應用的商業模式會隨著運營商角色的選擇向多路徑、可閉環、多贏的方向發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