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毒防局分享超前部署金三角成果 。(圖/記者洪靖宜翻攝)
記者洪靖宜/高雄報導
為有效協助施用毒品者戒除毒癮、復歸社會,衛福部、法務部與毒品處遇政策研究學會12日共同主辦「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實務研討與網絡共識」研討會,由羅秉成政委先進行專題,從政策規劃探討緩起訴戒癮治療制度歷程與未來展望。齊聚全國逾兩百名醫療人員、檢察官、地方政府毒防中心及民間組織等實務人士共同參與,針對毒癮者緩起訴處分的分流、戒癮治療模式以及網絡合作等議題進行交流,透過對話促進網絡合作。
高雄市政府毒品防制局長林瑩蓉擔任第三場次主持人,引言分享高市推動「本土化多元處遇計畫」緩起訴制度的超前部署成果,展現司法、行政端及醫療端金三角的跨際合作特色,並兼顧維護個案權益與實踐司法強制力,提升緩起訴藥癮者多元處遇成效,呼應中央推動緩起訴附命戒癮多元方案的政策目標。
林瑩蓉表示,高雄市自107年超前部署推動「高雄市本土化多元處遇計畫」,高雄、橋頭地檢署及毒防局聯手並結合高長庚、高醫、高榮、義大及凱旋等9家醫療院所,在司法端先透過醫療專業分流評估,提早介入了解個案並裁定多元處遇,無縫接軌行政端或醫療端,毒防局發揮緊密連結輔導處遇樞紐,讓多元處遇及司法強制力雙管齊下,使個案能真正復歸社會遠離毒品。
高雄地檢署主責該計畫的陳筱茜檢察官也回應,高市透過三方防毒金三角跨網絡合作,已研發出本土分流的評估工具,建置社區處遇及醫療處遇模式,超前部署;林瑩蓉表示,很感謝高雄地檢及橋頭地檢的長官支持,讓高雄市能超前配合今年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4條修正規定,對於毒品施用者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時,除附命完成戒癮治療外,亦可附命完成精神治療、心理輔導或其他適當之處遇措施。毒防局也會持續朝向多元處遇作法,辦理社區多元服務,竭力為藥癮個案建置完善處遇網絡,提升個案脫離毒品的服務成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