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與孩子一起玩變裝 培養策劃與製作的能力!

2020年10月26日 22:03

(圖/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提供)

圖、文/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

從黑魔女、紅心女王、壞皇后、冰雪安娜到今年的川頓國王,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與女兒搭檔、扮了好幾年迪士尼角色,可能很多人誤會我,是不是以前玩cosplay,才這麼熱衷於萬聖節扮裝?其實不是,我當媽媽以前,從來沒有cos過,是生了女兒以後,才開始土法煉鋼做道具,而且都很隨興,邊想邊做。

日前我與女兒DAHLIA,裝扮成小美人魚愛麗兒與她父親川頓國王,到天母參加親子台嘉年華活動,雖然到了會場,看到人山人海,但放眼望去,卻沒什麼大人有刻意打扮…啊,不是說親子變裝嗎?(汗)我心頭一震,想起古話「雖千萬人,吾往矣!」還是大步地拿著三叉戟,以猛男的姿態上場了!

很多人稱讚我「很有勇氣」,或是「為了女兒好犧牲」,他們不知道實情~認識我的人,會知道我有一股無可救藥的天真與浪漫,或許這還是跟原生家庭有關,被迫早熟、被迫拘謹、被迫擔下大人的責任,讓我沒有一個放得開的童年,甚至連同齡的朋友都沒有。

我很重視儀式感,過節是一個共同完成某個目標的好理由!加上女兒DAHLIA跟我個性迴異,她是一個超級活潑的小孩,她好動、外放、還有點好大喜功,我在拉拔她長大的同時,也重新當一回小孩!

今年決定角色前,我與女兒一起觀賞那些親子cosplay照片,不得不讚嘆,西方家庭對於「過節」,實在盡心盡力!我們邊笑邊討論,突然我說:「妳看,外國爸爸真的好放得開,都會享受與家人過節的氣氛,不管扮得像不像,那種心意都好讓我羨慕。」

女兒問:「媽,妳會羨慕喔?」我:「對啊,我爸正常的時候,雖然很幽默,但每到節日,他常會參雜很多不好的情緒。」其實,我很羨慕女兒,我雖然不是一個全方位掌握的媽媽,但願意任性地陪著孩子多元嘗試,所以她擁有許多不同的視野與機會。

原先因為孩子已經上小一,學校沒有安排變裝活動,貪懶的我,想說「是不是不要玩了?」後來又轉念:「我們本來就不是為了別人過節啊!」於是又問了女兒:「這次想扮什麼?」管他萬聖節是鬼節還是商業節,有合理親子遊戲就是好節!(笑)

說到這裡,是不是也讓您有點心動了呢?或許您還得說服其他家庭成員,我就來替您整理「萬聖節要陪孩子裝扮」的5大理由吧!

1、建立家庭的儀式感!

根據我對周遭的觀察,從小家裡不過節、不過生日的人,長大以後,對事情會比較冷漠,就我們家而言,過節不用花大錢,而是要共同去完成一件事,並享受其中的過程!我先前曾經用鞋盒中的白報紙,替孩子做了一套耶穌造型,不也是很棒的扮裝巧思嗎?

2、訓練孩子動腦策劃,與製作道具的能力~

每逢節日前,我都會帶著孩子一起思考要如何過節,尤其像萬聖節變裝、聖誕節佈置這種,需要提前準備的大事,包括選角、構思、採買、製作、試裝、定裝等等,更是在無形之間,培養了孩子的策劃與製作能力。

3、扮裝不是愛出風頭,而是尊重主辦!

辦活動真的不容易,如果主辦有提出dress code,當然就是希望來者能全家同歡,這一點都不丟臉,主辦方來說,反而是很大的肯定!千萬不要覺得人家會笑你,你沒跟著活動走,主辦才會喪氣呢~

4、進入角色,享受氣氛~

日本藝人羅蘭(ROLAND)在他的YouTube頻道說:「去迪士尼玩,應該要入境隨俗戴造型髮箍,說那種『戴髮箍好丟臉』風涼話的人,其實才最丟臉呢!來到這種場合,就是要享受(當下的氣氛)。」

我看到這段話,真是精神大振,原來也有人跟我持同樣的想法~親子活動最需要大人放下身段,而「道具、造型」絕對是快速幫助我們進入狀況的最好利器!真的不用想太多,既然來了就是要享受活動的氣氛,沒人會用輕視的角度,打量我們身上的裝備。

5、陪伴孩子的同時,也彌補了大人對童年的遺憾。

我得承認,從小被環境逼迫加速成長,母親離家、父親憤世嫉俗又暴力,我得照顧妹妹,當她的「小媽媽」,沒人體諒當時的我,也只是一個小孩…現在的我,藉著陪DAHLIA長大,終於能夠清洗那充滿憤怒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但爸媽卻可以藉由孩子的成長,再過第二次童年,如果您的童年跟我一樣空虛寂寞冷,不妨拋下大人的矜持,與孩子一同遊戲吧!除了療癒自己內心的小孩以外,也給孩子一個不同的回憶。

最後,雖然我真的很沒有媽媽的威嚴,但我深信,等DAHLIA老了以後,她回想起來,媽媽一定是她人生中最瘋狂,也最無話不談的好夥伴吧!對一個母親來說,最好的想念與稱讚,就是孩子長大以後,依然眼神有光地細數童年,說:「我媽很酷!!!」

★ 我是不婚媽媽「焦糖綠玫瑰」,唱片線記者出身,現職網路專欄作家。從小在傳統菁英教育之下成長,心思細膩敏感的我,如何邊工作、邊教養那精力旺盛的牡羊女兒DAHLIA呢?期待與您分享我的堅持:「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粉絲團「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部落格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