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中美續打貿易戰 學者:北京推「內循環」降低衝擊

2020年11月6日 14:16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美國總統大選後「華府—台北—北京」三方互動與未來可能之發展座談會。(圖/記者曾俊豪攝)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舉辦座談會研討美選後美中台局勢。(圖/記者曾俊豪攝)

記者曾俊豪/台北報導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李志強今(6日)指出,中美貿易戰無法減少美國整體的逆差,對大陸傷害也有限,也因此,若川普連任,他將持續推動美商回流美國及產業鏈去中化的動作。然而,若是拜登當選,則會以溫和而圓融的方式,團結盟國以多邊力量給北京壓力,而大陸將以內循環發展策略因應。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上午舉行「美國總統大選後,美中台三方互動與未來可能發展」座談會,協會理事長李大中、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李志強、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周志杰以及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登及等人,先後就相關議題發表看法。

談及選後中美貿易戰是否持續,李志強指出,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已從合作夥伴變成競爭對手,也因此,川普上台一年後就發動貿易戰,「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不論誰當選,美中經濟關係也不會改善太大,主要是美國認為其霸權已受到大陸的嚴重威脅。」

他舉例,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大陸出口美國雖大減,但整體出口衝擊有限,去年全年,大陸貿易順差為4215億美元,増加20.1%,其中對美貿易順差達2958億美元,比上年減少275億美元,降低8.5%。

▲▼ 人民幣及GDP 。圖/CFP)

▲川普上任後,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 。(圖/CFP)

相反地,美國對全球貿易逆差仍小幅增加,這是因為大陸商品在美國市場下降的市占率被墨西哥及越南商品完全替代,顯示貿易戰沒法減少美國整體的貿易逆差,對大陸傷害也有限,「因此1月底美中雙方第一階段協議,美方就沒有新的貿易制裁,但把戰場延伸到科技和金融領域,降低對大陸的經濟依賴,進一步推動雙邊產業供應鏈脫鉤。」

也因此,李志強分析,如果川普最終獲得連任,將會積極推動美商以及產業鏈去中化的動作,若是拜登勝選,由於其陣營一直反對美中貿易戰及貿易協議,因為關税使消費者必須以更高的價格購買進口商品,加上北京未兑現購買美國商品的承諾,「因此會重啟貿易談判,以降關稅要求大陸有更多讓步。」

他補充,與川普不同的是,拜登手法會較為溫和圓融,並且會團結更多美國盟國,以多邊力量一起給大陸壓力,而不是採取美中雙邊「單挑」的方法,甚至在氣候變化及公共衛生問題上還會與大陸合作。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李志強。(圖/記者曾俊豪攝)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李志強。(圖/記者曾俊豪攝)

至於北京如何因應,李志強認為,大陸自今年4月開始推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雙循環」互促發展的發展戰略,明確的把內需放在經濟發展的主流地位,「過去大陸的發展經驗是以雙循環為主體、內循環為輔助,如今把內循環置於雙循環之前,反映出內需為未來經濟成長的主要支撐動能。」

他補充,與過去倡議的擴大內需相比,內循環不僅提倡內部消費,更重要的是把生產鏈留在內部,所以實際上是一種進口替代政策,要求供應內部需求的產業鏈留在大陸境內。

李志強強調,經過美中貿易戰下的中興及華為事件後,大陸更加體會到技術和零組件受制於人的困境,還連帶沖擊到國家經濟安全,「現在的內循環更著重把從原料、生產及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留在境內,解決內部就業問題。如果能提供民眾就業增加收入,消費的提高又可反過來孕育境內產業,就形成真正的內部經濟循環,减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四川,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江,中美貿易,瀘州港,水運,臨港片區。(圖/記者曾俊豪攝)

▲學者認為「內循環」可降低貿易戰。(圖/記者曾俊豪攝)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