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圖/路透)
記者黃巈禾/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前夕的民調都顯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支持率,遠勝總統川普10個百分點,未料,開票過程峰迴路轉,兩人多次纏鬥,美國民調再次失準。對此,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探討民調失準原因,發現4年前「隱性/害羞川粉」的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高虹安7日在臉書表示,4年前美國總統大選,主流媒體與傳統民調組織,多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大幅領先,川普打破所有主流輿論和各家民調的分析,入主白宮,雖然有「選舉人團」的制度因素助攻,但當時民調嚴重失真的問題被各界學者、專家紛紛提出來檢討,甚至出現「民調已死」的聲音,近年來許多國際媒體與機構的民調確實普遍表現不佳,誤差範圍逐漸擴大,從2012年歐巴馬競選連任、2014年美國期中選舉、2015年英國國會大選、2016年英國脫歐等,結果都與民調完全相反。
▲共和黨的川普2016年以306張選舉人票擊敗民主黨的希拉蕊。(圖/路透社)
高虹安指出,一份由史丹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與微軟在2016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1998年到2014年間美國各州總統、國會與州長選舉總共4221份選前民調,將它們與開票結果相比,1000人的調查平均誤差範圍達正負7%,而不是一般民調宣稱信心標準的正負3%。
至於民調失準原因,高虹安提到,根據《報導者》在2016年大選的專題說明,在排除刻意造假的情況下,民調不準確的原因通常包括,抽樣代表性不足、民調回覆率過低、民調設計不良、受訪者不願吐實、游離票比例過高,而2016年和今年美國大選中,除了前3項工具性因素外,特別被提出來討論的就是「受訪者不願吐實」,就是在談「隱性/害羞的川普支持者」這群人。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高虹安提及,美國政治網路媒體《POLITCO》一篇分析民調失準原因的報導,就提到4年前川普潛在支持者分析不足的問題,今年依然存在,川普指責民調刻意造假以對抗他的問題不為真,但民調機構人員確實設法4年前遇到的困擾,包括搖擺州調查抽樣較少、而各州內的民調高估拜登的優勢等,這些恰恰都是2016年曾發生過的問題:全國民調在很大程度上誤差不大,但州範圍的民調太少,未能收集到準確的數據,特別是來自關鍵搖擺州「沒有大學學位的白人選民」(被廣泛認為是潛在川普支持者)。
▲川普支持者在賓州首府哈里斯堡(Harrisburg)抗議。(圖/路透)
高虹安說道,4年前學到教訓的各家民調認為,既然川普的支持者(藍領階級較低收入白人和低教育程度選民)被系統性低估,那就針對這些族群做統計上的加權,這是美國公共民意研究協會在2016大選結束後所出產的官方報告當中的結論,也是近年來美國民調機構努力的方向,然而從大選開票結果與民調差距來看,這些問題今年依然沒解決,號稱美國智庫的「民主研究所」幾份民調顯示,有77至78%的川普支持者不願意向周遭的親朋好友承認支持川普,不過該機構被認為缺乏專業嚴謹與公信力,並未有多少主流媒體報導這項數據。
▲川普支持者在各州發起示威抗議。(圖/路透,下同)
高虹安說,今年開票到現在與選前主流民調預期民主黨大勝的景況差距太大,部分專家指出,幾乎重演2016年大選民調低估川普支持率的現象,「因為川普支持者擔心,表達真實意見會引起異樣眼光,比較傾向說謊」,至此,「隱性/害羞川粉」的理論重新受到各方注意。
高虹安文中引述了英國前首相卡麥隆的顧問希爾頓、準確預測川普4年前當選的民調機構「特拉法爾加」創辦人卡哈利的看法。希爾頓表示,「由於幾乎所有媒體對川普及其支持者都流露出相當的恨意,所以人們比較不想對民調公司承認自己支持川普,而民調公司根本沒考慮到這點」;卡哈利指出,「今年這些『害羞的川普支持者』比之前(2016年)還要多。然而,人們不想表明支持川普,因為只要你戴錯帽子就會被揍,車尾貼上錯的標語就會被騷擾。」
高虹安說,卡哈利認為傳統民調公司忽略一個事實,就是「受訪者傾向講出訪問者想聽的話,而不是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提醒了關於「沉默螺旋理論」,在傳播過程或參與傳播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自己的看法不被主流意見認可,人們多半不願意公開表達看法,聲音就愈來愈小。
高虹安還說,即便是廣受主流媒體與台灣國內採用、追蹤的兩大權威民調「538」與「真清晰政治」,它們的創辦人在這兩天也都對川普支持率失真的原因表達了類似的觀點。538網站主編西爾瓦指出,川普支持度的民調失準,可能肇因於「社會期許誤差」,即受訪者回答問題時,傾向以不實意願取代真實意願,以符合社會期許;「真清晰政治」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湯姆·貝凡接受福斯新聞訪談時公開指出「所有專家和預測者都錯得離譜。」
高虹安也引述澳洲國立大學講師宋文笛在選前提出的說明。宋文笛說,低收入者會基於「社會期許」回答與現實不同的答案,「低教育程度往往代表離美國社會主流的所謂『有文化階層』 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距離越遠,而所謂『社會期許』往往是後者所定義的。」
高虹安分析,這些保守川粉有不少人是美國的經濟、教育與文化層面的社會弱勢,廣泛分佈於中西部的工業區與內陸鄉村,由於教育程度和經濟能力往往成正比,加上工作繁忙、在家時段不固定,也造成這群人比較缺乏時間接受冗長的民調訪談,加上川普有意識地宣傳「主流媒體不可信」的說法,讓共和黨支持者的拒訪率和訪問失敗率過高,都造成民調方法無論如何改進,都測不到這群人的意見。
▲高虹安。(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高虹安認為,由於社會環境與科學工具有限的因素,導致民主黨的民調容易被高估、共和黨的民調容易被低估,她稱之為「藍色泡沫」,從上屆到今年的大選,可以看出民主黨的全國民調與某些州的領先程度普遍被高估了5至8%。
高虹安總結,民調的本質是探測與分析的工具,雖然是科學,偵測的是千變萬化的人心,而依賴民調作出解讀和預測的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不能就輕易導出「民調無用」的結論,民調在上次和這次大選很難探詢到一些特定族群的意見,但該思考的是「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沈默,或回答符合社會主流想像的說法?選舉是我們實踐民主的過程,但如果我們的民主讓某群人感到害怕、不願意說話,這實際上是傷害了言論自由,也是傷害了民主」。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