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放大公司執行長林大涵分享當初成立公司的想法。(圖/記者莊喬迪攝)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當個說故事的人,用一般人聽得懂的話,把不容易理解的事情、不明白的東西,變成一個有故事的產品,進而吸引群眾目光」,這是群募顧問公司「貝殼放大(BACKER - FOUNDER)」在做的事。創辦人林大涵提到公司每年都會有上千件的提案,和團隊要怎麼選出能上架的案子,他們喜歡找獨特性、有意義的,至今上架的案件成功機率達90%。
▲貝殼放大輔導案件。(圖/翻攝貝殼放大網站)
「貝殼放大」每年提案大約1、2千件,經過討論及研商後,最後只會選其中100多件,林大涵說「絕對不是商品不好,而是我們不適合」,在面對眾多提案時,公司需要思考有沒有辦法在面對一千、一萬位捐款者時,讓對方感受到信任,必須站在他們的立場,讓他們知道「你的專案就是唯一」、「我們期待的是,參與眾多提案後的5年、10年我們可以跟著品牌一起成長」。
到目前為止,貝殼放大輔導超過300件提案,成功率更達90%,是一般集資專案成功率的兩倍,而這些成功專案平均集資金額超過400萬,其中67件為破千萬案件。林大涵舉例近期正在協助的案子「湛鬥機」,他形容湛鬥機就好比海洋掃地機器人,透過募資,期待將該案子成形,一起解結海洋垃圾問題,結果案子上架沒多久,就有廠商直接上門要訂貨,而且打算直接找工廠製作,目前該案件已募資500萬。
▲貝殼放大正在進行中的案件之一,「湛鬥機」智慧海漂垃圾收集機器人。(圖/翻攝貝殼放大網站)
林大涵表示,「我喜歡做沒有人做過的類型,同時,讓原創的東西、還沒有人相信的東西盡快實現;讓未來事情早點來、讓過去的事情晚點走,而事情過後,回憶起現在參與的項目會覺得有趣又值得」。
▲群眾募資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專訪。(圖/記者莊喬迪攝)
林大涵回顧過去合作的案子,像鮮乳坊已在台灣成功成為新一代「好牛奶」的代名詞,當時募資到600萬元;以流浪狗為主軸的紀錄片《十二夜 2》動保教育推廣計劃,貝殼放大透過周邊商品、群眾集資等募資到500萬元;而雷射切割機二代也募資到3000萬元。林大涵說,貝殼放大提供的全包式服務,就像是「結合傳統顧問,再加上廣告、公關、影片工作室」,並將原本的事物加以說成故事,吸引群眾目光。
▲貝殼放大透過群眾集資協助鮮乳坊募資到600萬元。(圖/翻攝貝殼放大網站)
一間公司的營運不容易,以一般募資平台來看,平均每件案子酌收8%,貝殼放大則是分成2個區塊,上架前的「專案製作費」與上架後總集資金額的抽成「專案服務費」,而每個專案會依照服務內容多寡會有不同的收費模式。
「一次的成功不夠、看到難度的東西有點興奮」,林大涵認為,每一次的挑戰都是新的開始,「我們完成一些事情後,慢慢發現後面有人跟上來了,有新的人加入後,自己則是往下一步走,去新的地方挑戰新的事物」。
▲民眾購買《十二夜2》的周邊產品,資助該片能到更多地方播放。(圖/縫影子宇宙有限公司提供)
其他人還看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