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院前院長柯華葳逝世 學者緬懷:推動台灣閱讀的先驅

▲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柯華葳特聘教授,受邀南大演講。(圖/南大提供)

▲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資料照/南大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曾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央大學學習舆教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柯華葳昨(20日)驚傳去世,享年67歲。作家顏擇雅在臉書上表示,柯華葳是台灣推動閱讀教育的先驅,「柯老師的努力只是起頭,我們還在的人,一定要接續她的工作。謝謝柯老師對台灣閱讀的貢獻。」

顏擇雅表示,柯華葳是台灣推動閱讀教育的先驅。國民的閱讀率,是受許多歷史因素影響的。識字何時普及?普及後多久電視出現? 政府何時開始重視閱讀教育 ?在閱讀發展的哪一階段進入智慧手機時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顏擇雅提到,她曾在自己的《愛還是錯愛》一書書裡提到,台灣1895年與 1945年經過兩次語言轉換,等於是識字率兩次打掉重來,這是為何台灣識字率普及與電視出現幾乎同時,如果學習文言文,又要增加很多古語意義與文法的記憶負載。這都讓小孩養成「閱讀整本書」能力的時間比歐美小孩晚,造成閱讀教育的先天劣勢。「因此,柯老師的努力很重要。」

▲▼             。(圖/翻攝林從一臉書)

▲全林從一與國通識教育教師獎決審後拍照留念。(圖/翻攝林從一臉書)

顏擇雅說,日前她在台媒留言版上讀到好些仇書的言論,例如書並不是多麼奇特的商品,現代人要取得知識不見得要透過書,這些留言都是真實帳號,可能還大學畢業,而且自認很重視子女教育。「感想,就是柯老師的努力只是起頭。我們還在的人,一定要接續她的工作。謝謝柯老師對台灣閱讀的貢獻。」

成大副校長林從一也在臉書上感嘆表示,「能不能取消2020年」,什麼樣的人對教育那麼熱情?回憶起柯華葳日前到成大找他,他們談到,高中課程與教學已經改變很多,大學如何因應?特別是通識教育如何因應?「柯老師對教育真是熱情,你想想,她當過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而這次來,就僅是因她承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計畫。什麼樣的人對教育那麼熱情?我想是無可救藥浪漫的人。」

柯華葳出生於1953年,是位台灣女性教育學者,曾擔任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任、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並曾任系主任以及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現擔任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和師資培育中心教授並曾任總教學中心主任;2013年4月1日借調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2018年2月從中央大學退休,成為學習舆教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