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圖/記者陳政錄攝)
記者陳政錄/台北報導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簽署,整體關稅廢除率達91%,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20日示警,儘管政府強調對電子、高科技業影響不大,卻忽略了對石化、紡織、鋼鐵、機械、汽車等「五大傳產」的顯著影響,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台灣產業的「鐵鏽區。」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日舉辦「RCEP簽署,台灣準備好了嗎?」記者會,由經濟財政組召集人林祖嘉、立法委員陳以信、立法委員吳怡玎、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文化大學全球商務系兼任副教授杜震華分析對台灣可能造成的影響,並給予政府建言。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RCEP簽署,台灣準備好了嗎?」記者會。(圖/記者陳政錄攝)
林祖嘉表示,與CPTPP最高99.9%的開放率對比,雖RCEP整體開放率91%稍低,但預計2年內完成生效下,RCEP共15國,占全球GDP、貿易、人口比重都比CPTPP的11國為高;在台灣2019年的進出口比重,更有RCEP國家佔57.68%、CPTPP國家為25.01%的顯著對比,「如果不加入,只剩43%的市場在玩,衝擊很大。」
他進一步列舉,RCEP的開放亮點,包括生鮮6小時、其他產品48小時內的便利通關,40%附加價值可開立原產地證明、政府採購平台公開,金融、電信與專業服務業的開放,和中日韓首次出現多邊貿易協議等。
林祖嘉分析,由於傳產業者不像政府認為「衝擊不大」的ICT產業,在國際上早已多有免關稅優惠,這些佔台灣總產值近5成,製造業就業比重達51%的傳統產業,若無法有關稅競爭力,或協助他們轉型升級,很有可能在未來面臨產業空洞化、外移,成為鐵鏽帶的問題。
立委吳怡玎說,製造業佔台灣一半的就業人口,其中又有約一半的人受雇於傳產,若因關稅考量,老闆將工廠外移,至少影響下一代畢業生20%以上的工作機會,政府只是高呼「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口號,卻沒有作為,一方面無法加入CPTPP,台美FTA沒有進展,又說RCEP不重要,何來進步?
林祖嘉提到,雖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旨在擴大出口,但台灣對東協10國出口額從2013年的19.4%,降到今年前6個月的15.7%,雙邊投資額也在減少,未來與RCEP競合下,很難有優勢,「當然大家都不要在一國兩制前提下加入RCEP,但要怎麼加入、如何因應,要給國人一個答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