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防空識別區已經劃設7周年。(圖/CFP)
記者林彥臣/綜合報導
中國於2013年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當時一度引發鄰近的日、韓兩國不滿,頻頻派遣戰機飛入識別區,甚至近期也有不少分析認為,中國會如法炮製,在南海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對此,中華戰略協會研究員張競分析,為何中國至今尚未在南海劃設防空識別區。
根據張競在《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撰文指出,東海防空識別區無涉任何排他性主權聲索立場,因此自然就不須獲得他國承認,就可獲得合法地位,至於他國刻意運用軍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內空域活動表態,顯然就是未能理解,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係針對航空活動,要求提供識別信息,並未排除任何政府執法或是軍用航空器合法使用該國際空域,僅聲明將採取防禦性緊急處置措施,擺出如此態勢顯然是搞錯舞台唱錯戲碼。
張競認為,國際社會對於北京當初決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多錯誤詮釋與臆測,其實是對中國大陸必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真正原因缺乏認識所致;但正因如此,才會繼續誤判中國大陸有必要隨後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
▲中華戰略研究學會研究員張競(左)對於中國為何沒有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進行分析。(圖/記者任以芳攝)
張競分析,由於當初與上海飛航情報區相銜接之仁川以及福岡飛航情報區,其邊緣極度接近大陸沿海,中方飛行情報區實際覆蓋範圍不足以辨識在大陸周邊活動軍事航空器,使得整體軍事空防作業顯然縱深不足,所以北京才會透過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擴大其掌握民用飛航活動資訊涵蓋範圍,以便支持空防目標辨識與鑑別作業。
對於南海防空識別區的部分,張競分析,相對於東海此種飛航情報區向外海延伸涵蓋範圍不足窘境,南海目前由中國大陸民用航空體系所能掌握之香港與三亞飛航情報區,其涵蓋空域就足以支持空防目標辨識與鑑別作業所需縱深,整個針對空中軍事目標攔截作業,都能充分掌握反應時間,因此就目前南海相關空防需求來說,確實不需要再運用劃設防空識別區,擴大涵蓋範圍且要求相關單位事先申報民用航空活動,以利辨識在周邊空域活動之軍用航空器。
不過,張競也指出,若是他國軍事航空活動強度與密度繼續增強,刻意迫近香港與三亞飛航情報區所未能涵蓋空域,並讓解放軍在空防目標辨識與鑑別作業上,難以過濾民用航空器飛航活動時,其實亦不無可能在南沙群島附近空域,透過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要求事先通報民用航空活動,以利支持相關軍事防空作業。他認為,北京不斷重申,將根據安全需要和空中威脅程度統籌考慮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其實就是留下未來政策彈性調整的伏筆。
▲張競認為中國是否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還留有伏筆。(圖/翻攝Google Map)
張競強調,依據目前各國劃設防空識別區實踐經驗,再加上前述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實際運作狀況來看,就算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不論是海上航行自由抑或是空中飛越自由,絕對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反而民用航空飛航活動將會因為事先申報,讓解放軍能夠順利辨識其真實身份,會更能降低誤解誤判甚至是誤擊之風險,因此確實不必戴上有色眼鏡,讓先入為主偏見影響對南海防空識別區之合理狀況認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