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他們的中文姓氏都是「特朗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關於大陸人士的翻譯水準,我是既驚嘆又感嘆。驚嘆的是:他們有人可以從古希臘文翻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奧德賽》;有人可以從法文原文翻譯「落落等」的普魯斯特意識流巨著《追憶似水年華》、或是譯註喬伊斯晦澀難懂的《尤利西斯》,更別說那一本本比磚塊還厚的俄文政治、文學著作以及西洋哲學、社會學經典了。這都是他們在學術上的成就。
但是到了一般出版品、次文化或媒體領域,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俗語說:「高手在民間」。但在大陸,民間的高手似乎都出國去了或是在商界擔任高職,結果在次文化和媒體裡充斥著一堆半吊子或根本不合格的譯者。高手還是有的,但你要有中彩券般的運氣才會碰得到。
大陸翻譯鬧出的笑話,從改革開放至今,不勝枚舉。最經典的例子是把英國天團「披頭四」(The Beatles)譯成「甲殼蟲樂隊」,譯者顯然是把Beatles跟Beetle(甲蟲)這兩個字搞混了。儘管後來有人辯護說,「披頭四」未成名前在德國漢堡走唱時,就用過The Silver Beetles這個團名。但西洋樂團改團名是家常便飯。既然已經改了,你就不能牽拖到之前的名字。何況,Beatles是一個新創的字,意在呼應當時「敲打派」(或譯「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文化浪潮,意指「敲打音樂的人」,已經跟「甲殼蟲」無關。
後來,大陸已經逐漸放棄使用「甲殼蟲」這個譯名,但仍然不肯從善如流,採用台、港地區沿用已久的「披頭四」這個好棒棒的名字,而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譯為「披頭士」。原因無他,Ego(自尊心)太強,拉不下臉來承認台、港翻譯比他們好。
近年大陸另一個鬧笑話的翻譯,是「師奶情色文學」代表作《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同名電影不曾在大陸上映(我猜小說也不會在大陸出版中文譯本),不過由於它的名氣不小,在媒體和影音平台上還是看得到它的名字,但是卻譯成了《五十道灰》!
這是一個十分離譜、中文根本不通的譯名,就算譯者不和道Grey(格雷)是人名,直譯也應該是《灰的五十道陰影》吧?怎麼會是《五十道灰》呢? 這個譯名非但跟內容八竿子打不上,而且中文也不合格。我想,之所以會鬧這種笑話,部分原因是跟在大陸無法使用Google搜尋有關。
當然,近年最爭議的譯名,無疑就是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的中文譯名了。台、港原本有志一同譯成「川普」;大陸獨樹一格,是「特朗普」。後者引發許多人疑惑,因為它跟大家從影音媒介上聽到的發音顯然有落差。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是:後者是從德文發音翻譯過來的。中共新華社譯名室主任李學軍之前撰文,道出了箇中原因的由來。
話說在20世紀的1950年代,鑑於大陸媒體、出版品的的外文譯名很不統一,當時的總理周恩來要求譯名要統一,交由新華社統一口徑。隨後新華社、外交部、軍委機關、教育部、中聯部等10多個單位派人參加會議,討論統一譯名問題。 1956年7月24日,新華社決定成立譯名組(後來更名為譯名室),並集中十多名人力製作譯名手冊。1965年5月《英語姓名譯名手冊》第一次出版,後來幾經修訂、增補和再版,該手冊被中共捧為「最具權威性的英語姓名翻譯工具書」。
在該手冊及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裡,Trump都是譯成了「特朗普」。 依據的原因是:這是一個德國人名,根據德語發音/ˈtʁʊmpp/,所以譯成「特朗普」,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英文裡也有Trump這個字(意指王牌),發音是/trʌmp/。儘管Donald Trump是德國移民後裔,但他已經是美國人,名字唸法自然是依據英文發音(除非他自己要求德語發音)。在這種情況下,「川普」無疑比「特朗普」更貼近英文原音。而且,現在連德國人都把他視為美國人,唸他的名字時都是使用英文發音的(見以下影音)。
川普成名甚早。早在1980年代他就因為跟第一任妻子伊凡娜的花邊新聞和地產大亨的身分,名字屢屢出現在台、港媒體的新聞版面。後來又因為開賭場、跨足娛樂圈主持實境秀節目《誰是接班人》、主辦選美,知名度始終維持不墜。所以直到他選總統,台灣媒體對他的中文譯名都是毫無懸念的「一鏡到底」:川普。九七之後,香港「回歸祖國」,譯名也從川普變成特朗普。
在改革開放之前,大陸接受外國資訊的管道是封閉的。開放後,也是等到網路時代外國資訊才全面普及。就算之前川普在大陸的中文名字是「特朗普」,但到了2016年他在共和黨總統初選中出線後,新華社就應當機立斷:跟台、港一樣,把他的名字依照英文發音譯為「川普」,而非沿用德語發音的「特朗普」。其實做法很簡單,只要在第一次使用新譯名(例如川普) 時,後面加註「前譯特朗普」就行了,之後就一勞永逸。
但大陸媒體沒有這樣做。接下來就引發不斷有人質疑「特朗普」這個譯名的準確性,造成不少雜音。為什麼大陸方面不肯改呢? 我想原因之一是,體制、做法僵化,又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第二,像前面所說的,Ego太大,不願跟在台媒後面使用相同的譯名。
美國副總統當選人Kamala Devi Harris有個正式的中文名字叫賀錦麗,是來自台灣的舊金山僑領蘇錫芬替她取的。台媒當然欣然採用,陸媒顯然吃味,不願尊重當事人,硬是譯成哈里斯,也是跟Ego有關。
我想川普對自己的名字被「很不準確」的譯成「特朗普」這件事是知道的。別忘了,川普的外孫女阿拉貝拉懂中文,她不無可能跟阿公提起過這件事。個人認為,川普對「特朗普」這個譯名不會有好感。他在任內卯起來制裁中國,不無可能這也是原因之一。別忘了,川普愛記恨。
堂堂一個新華社,人力物力都比絕大多數中文媒體多得多,但他們「欽定」的譯名卻往往高明不到哪裡去。例如我之前說過的,國務卿蓬佩奧(Wayne Pompeo)的中文譯名就不靠譜(比較準確的譯法是龐沛奧)。悲哀的是,台、港媒體都跟著用。
此外川普的妻子Melania,台媒都譯成梅蘭妮亞,陸媒卻譯成發音並不貼近的梅拉妮亞。悲哀的是,港媒也跟著用。還有一拖拉庫翻譯不靠譜的,下回再說。國際火線/積非成是,錯而不改 譯名最亂最糟的川普政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