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建築系設計視障者友善美術館 獲美國建築大師獎

▲▼      台科大建築系設計視障者友善美術館 獲美國建築大師獎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建築系學生唐經崴(右)、應屆畢業生馬朗文(左)的作品「聆光者」,獲得2020美國建築大師獎室內設計類全場大獎。(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台科大建築系學生將聲音與建築環境結合,在建築上方設計仿生人類喉嚨結構,當空間因日照產生熱對流,風流動經過該結構時,會產生不同頻率的聲音,幫助視障者依據不同聲音區分展覽空間,透過聲音引導漫遊在美術館中,可以自由觸摸立體畫和雕塑感受藝術,作品獲得2020美國建築大師獎室內設計類全場大獎「New Discovery of the Year」肯定。

台科大指出,「美國建築大師獎」(Architecture MasterPrize)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建築獎項之一,競賽分為建築設計類、室內設計類、景觀建築設計類,每年吸引世界各地頂尖建築師與學生投稿參賽,今年台科大共有18件作品獲獎,由建築系陳彥廷副教授指導,分別獲得1件室內設計類全場大獎New Discovery of the Year、10件Best of Best與7件Winner。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今年已是台科大連續第三年在美國建築大師獎中奪得「New Discovery of the Year」,能夠從全世界超過上千件的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拿下大獎,台科大學生的作品除了富創新創意,同時也兼具實務應用可行性,學生在創作時往往會被要求建模模擬實際情形,並且不斷調整和修改設計,達到兼顧創意與實用性的作品。

▲▼      台科大建築系設計視障者友善美術館 獲美國建築大師獎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建築系團隊針對法國羅浮宮戶外廣場提出展覽空間設計,運用聲音及觸覺帶領視障者自由體驗美術館。(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獲得室內設計類全場大獎的作品「聆光者(Hear the Light)」,是由台科大建築系學生唐經崴、應屆畢業生馬朗文共同設計,針對法國羅浮宮戶外廣場提出展覽空間設計,運用聲音及觸覺帶領視障者自由體驗美術館,透過在展場建築頂層裝設仿生人類喉嚨結構,當建築內因日照產生熱對流,風通過頂層裝置時,會依不同溫度熱能產生五種不同頻率的聲音,以聲音區分空間,幫助視障者判斷所在展區位置。

設計者馬朗文表示,目前美術館大多還是以視覺呈現為主,視障者想要在館場內移動,甚至欣賞藝術品是很困難的,因此團隊希望可以打造一座友善視障人士的美術館,提出利用聲音來區隔室內空間的方法,取代傳統的牆壁及導盲磚,提高移動的自由度,並且在展場內鋪設沙地,沙子的觸感也有助於視障者分辨自己是否還行經在展場裡,搭配展出可觸摸的立體畫和雕塑作品,讓所有人都能感受藝術。

▲▼      台科大建築系設計視障者友善美術館 獲美國建築大師獎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建築系學生作品「聆光者」,將聲音和建築物理環境結合,透過聲音引導漫遊在美術館中。(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設計者唐經崴表示,建築物運用熱對流來促進通風是很普遍的做法,但是如何將聲音和建築物理環境結合,並且應用在展場空間,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經過長時間的反覆電腦模擬與創意發想,投入大量時間研究喉嚨發聲原理,才終於完成具有仿生人類喉結構的自然光和環境控制系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