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隔離病房資料照。(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趙于婷/專題報導
新冠肺炎延燒一週年,醫護勞動權益提升了嗎?台大醫院企業工會顧問陳亮甫表示,過去醫院都習慣把人力「超限運作」,但今年部分醫院願意增派人手,讓原本由8人花100%力氣完成的工作,放寬到10人、70%模式執行,「這些過去完全不敢想像」。
台灣在全球新冠肺炎防疫上堪稱「優等生」,雖然年底又見本土病,但在14天居家檢疫與7天自主健康管理,以及醫院加強採檢的雙重防疫下,整體疫情仍算平穩。根據《彭博》12月公佈的防疫韌性排行榜,台灣在病例增長、病毒檢驗、醫療照護以及經濟復甦等綜合評分上,僅次於紐西蘭躍升全球第二。中央、地方與醫院在年初超前部署功不可沒。
陳亮甫表示,疫情對醫護勞權影響,從分短、長期評斷。短期影響有醫護人員出國並給予防疫補償、取消醫院評鑑,屢次修改的政策,可看到政府彈性與作為,民眾也可藉此了解,「醫療人員是真的辛苦」,可以正面看待。
另外,在長期大方向上,則是關乎健保調漲,今年因為疫情,民眾終於支持加收保費,雖然目前尚未定案,但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資源挹注在醫療勞權與護病比保障上,讓現行的10人、花費70%力氣運作模式,在放寬到花11人、55%,「平時留一點人力空缺,需要時才能緊急補上。」
▲今年疫情爆發之初,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曾到疾管署門口抗議指揮中心未有完整配套就頒布出國禁令。(圖/ETtoday資料照)
因應新冠疫情,衛福部於5月頒布「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彌補醫護因照顧確診或疑似病患,無法執行原本業務的獎金缺口,截至11月30日止,已核發1至9月防疫津貼給170餘家院所、17億多元,但仍有部分醫護人員向醫療工會反應,「錢在哪?」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表示,年初疫情爆發時,病患不敢來醫院就診,門診量減少加上輪值專責病房,主治醫師一週損失收入上看5至6萬元,對於很多領取底薪、有家庭的醫師而言,無非是一大打擊。她提到,目前工會有接到高雄長庚、台中榮總等醫師反應,1月獎勵津貼7月才發放,4月獎金直至12月底還沒有下文,2020年已接近尾聲,醫院更該主動公布防疫津貼發放進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郭蕢瑩郭蕢瑩也提到,今年疫情最直接的衝擊就是「獎金變少」,健保卡註記職業也有困擾,因為就醫健保卡一插就知道是醫護人員,可能就會被多問幾句,有時候的確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另外,防疫補助有些也還沒有下來,可能是比較晚申請,衛福部還在核定中。
【你可能也想看】
►新冠疫年/搶口罩、囤酒精、國家級警報!回顧疫情5大亂象
►新冠疫年/這一年我們這樣與病毒走過 回顧疫情10大階段
►新冠疫年/陪病文化、逛醫院陋習終打破 醫超有感:限制探病應延續
►新冠疫年/到明年4月都是高峰期 醫曝「現實面」:以後隨時會發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