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崔子柔/綜合報導
台灣防疫有成,已多次登上國際媒體,《紐約時報》今日就以「台灣如何計畫(大致)免於疫情」為題,寫出雖然目前成功壓制疫情,但仍有民眾擔憂不知道好運能持續多久,也有國際專家指出,鎖國其實不利於做為長期的防疫策略。
▲大多數台灣民眾相當配合防疫政策。(圖/記者湯興漢攝)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記者鍾旻(Raymond Zhong)指出,當全球受到疫情肆虐,大量人口失業、死亡,台灣卻像存在另個平行時空,幾個月來的生活正常到「詭異」,婚禮、球賽、音樂會、夜市一直在進行,台灣人口比佛羅里達(State of Florida)多,但死亡人數卻是2隻手數得出來。
▲台灣防疫再登紐時。(圖/翻攝自紐約時報)
報導指出,如此高水準的表現,對衛福部長陳時中而言是不可改變防疫政策的鐵證,去年3月以來台灣就隔絕大多數境外旅客,入境則需嚴格執行2週的隔離檢疫,但還是有許多居民擔憂,「這樣的好運能維持多久?」。
這道高牆讓台灣成功隔絕疫情,但倘若其他國家得到疫苗,開始鬆綁防疫管制,台灣就很可能在經濟或政治上受到孤立,陳時中也對此表示,在疫苗確定能長久抗疫以前,政府不會輕易因為公眾壓力放鬆規定。
台灣發現首例英國變種病毒病例後,指揮中心隨即宣布元旦起鎖國1個月,史丹佛大學副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指出,台灣能領先這麼久實在了不起,但就算在2021年中以前全民接種疫苗,要再守住6個月真的非常困難。
▲星國專家認為,鎖國不能當成防疫策略。(圖/翻攝自紐約時報)
台灣與新加坡的防疫策略頗有差異,新加坡目前已對台灣民眾放鬆入境限制,但台灣卻無對等政策。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染病學教授費雪(Dale Fisher)指出,「我們認為即使有境外移入也未必會擴散,如果你對自己的防疫系統沒有信心,才會把邊界封得更嚴。」
費雪表示,如果疫苗沒有長久免疫效果,世界要繼續和新冠病毒共存,「那台灣人民能再隔絕世界1年嗎?再5年呢?」,認為封鎖邊境不能當作防疫的策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