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28250株珊瑚中,52%的珊瑚分別受到不同程度的熱壓迫。(圖/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負責人蘇淮提供)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研究室等單位今(12日)指出,2020年的夏天是台灣海洋國土的珊瑚與珊瑚礁受難的季節,該年7月到9月底,在全台62個樣點共進行111次水肺潛水,調查的28250株珊瑚中,有52%的珊瑚分別受到不同程度的熱壓迫,是台灣史上最嚴重。
平台提到,從2020年5月底由南中國海南部產生的熱水團沿著西菲律賓海往北推移,6月中抵達台灣西南海域後就不斷加熱東沙、墾丁、小琉球以及澎湖南方四島的珊瑚。原期待會帶來降溫效應的夏季颱風卻沒發生,讓台灣各地的珊瑚浸泡在超過攝氏30度的海水長達3個月之久,甚至造成台灣北部與東北角海域的珊瑚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珊瑚白化。
▲小琉球杉福水下十米。(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負責人蘇淮提供)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郭兆揚表示,28250株珊瑚中,52%的珊瑚分別受到不同程度的熱壓迫。其中有31%的珊瑚屬於白化等級4 (51~99%白化)~6(已死亡長藻),即便水溫降低,這些珊瑚最終都死亡。表示台灣在今年的珊瑚大白化事件損失至少三分之一的珊瑚。其餘有8%的珊瑚屬於白化等級3(1~50%白化),未來是死亡或恢復健康依水溫的變化趨勢而定。剩餘的13%的珊瑚顏色較淡,屬於白化等級2,會在秋天水溫降低後恢復健康。最後有48%為白化等級1,沒有受到熱壓迫的健康珊瑚。
郭兆揚說,將各地理區依據方位再細分,則白化在不同地理區也有小規模的地域性,如小琉球是全島的樣點、不分方位都會有至少三分之一的珊瑚死亡,其中又以南側和西側更嚴重,死亡率會高達一半以上。綠島與墾丁也是在西側與南側發生顯著的白化現象、北側與東側的白化現象輕微。澎湖的白化現象則是集中在南海的東、西吉與七美和澎湖內海的瓦硐。南海其餘樣點與北海的白化現象較輕微。
▲2020年東吉嶼白化右側空拍像。(圖/海底映像提供)
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召集人陳昭倫指出,2020年台灣海洋國土發生的珊瑚大白化是史無前例的嚴峻,包括白化狀況最為嚴重的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以及首次發生大規模的北部以及東北角海域,都是過去台灣珊瑚白化研究史上未曾被記錄過的。除海溫升高導致白化造成即時的傷害,台灣發生大白化的海域亦是受到人類活動干擾最為頻繁的海域,2020年新冠肺炎的衝擊所引起報復性旅遊造成每個海域過多的遊憩人口、民生廢水排放、潮間帶珊瑚的踩踏等等,都是對於已經白化珊瑚造成雪上加霜的傷害。台灣海域大面積的珊瑚死亡與被藻類覆蓋的景象將會是2021年春夏季的主要景象。
其他人也看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