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100大姓氏占總人口86%,也就是大約12億人。圖為中國街景。(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吳美依/編譯
中國擁有13.7億公民,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公安部2019年數據指出,該國目前只有大約6000個姓氏,前百大姓氏人數竟占總人口86%,也就是12億人;最常見的5姓氏「王、李、張、劉、陳」占總人口30%,也就是4.33億人。CNN指出,中國的姓氏出乎意料地少,可能原因包括種族、語言、技術與政府政策。
CNN認為,與他國相比,中國種族多樣性較低。舉例來說,美國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與少數族裔,帶來不同的獨特姓氏,因此雖然人口不到中國的1/4,2020年人口普查卻記錄高達630萬個姓氏。此現象可能也與語言有關,因為漢字無法新增一個筆畫、一個撇捺創造新字,英語卻可以透過拼音,重現各地移民的姓名。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技術問題。以前人們大多手寫信件與文件,如今隨著時代演變,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甚至身分證件都面臨數位化轉型,但系統內的標準化漢字字庫有限。如果一個人姓名包含罕見字符,可能時常無法顯示,遇上各種麻煩事,最後為了方便,只好改名。根據《新華社》報導,截至2017年,多達6000萬中國人遇過上述困境。
▲中國漢字。(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最後一項是政府的語言標準化政策。中國各省民眾說著不同腔調的普通話方言,有些口音濃厚,甚至難以溝通。雖然當局2000年正式宣布,北京腔普通話是通用語言與書寫文字,2013年也發布「通用規範漢字表」,卻無法滿足罕見字符的使用與不便,至今仍為了解決相關問題,持續擴大字庫。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陳家偉說,中國歷史上曾出現2萬至2.3萬個姓氏,隨著遷移、戰爭、政治動盪等因素不斷發展演變甚至消失,才成為如今常見的6000個姓氏。但是,有些人為了方便,也會選取發音近似、筆畫更簡單的漢字,取代原本姓氏;或者出於迷信,改掉被視為帶來厄運的名字。
舉例來說,中國古代統治者或氏族使用國名或封地名稱做為姓氏,另一些人可能被皇帝授予王室姓氏。各朝代中,少數族裔與遊牧民族也可能因為族群衝突、激烈漢化運動被迫改為漢姓。
▲學者分析,中國的姓氏在歷史過程中不斷發展、演變甚至消失。圖為中國街景。(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另外,中國被認為是高爾頓─沃森過程(Galton–Watson process)的最佳例子之一。該理論認為,若父系社會的家族缺乏男性子嗣,可能因為女性必須跟隨丈夫姓氏,導致姓氏隨著代代繁衍而逐漸「自然消失」。
史丹佛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在1992年一份研究中指出,「因為中國的姓氏比歐洲或日本提早3000年出現」,因此與新興或較晚採用姓氏的國家相比,現代姓氏庫較小,同姓氏群體也更大。
CNN認為,中國的罕見姓氏如今面臨更加嚴峻的傳承危機,雖然每人改名動機各不相同,但姓氏對於許多人的身分認同而言至關重要,因為這標誌著族群起源、移民歷史,甚至個人與祖先傳承的直接關聯。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