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北京從制裁澳洲得來教訓:十年內中國經濟依舊仰台灣鼻息

2021年01月20日 00:00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曾任民進黨副秘書長。

台灣對中國出口占台灣總出口值的比重在2000年約為24%,到了2008年上升到40%,之後就一直在維持40%左右,最近因為中國生產復甦較歐美大國為快,中國進口台灣的產品因此相對增加,以致於2020年出口中國的比重又升高了!

也有可能是因美中貿易戰,引來中國境內廠商搶進台灣生產的中間產品,例如進口大量的電子零組件之故。

由於這個比重稱為「出口依存度」,於是就有不少人望文生義,以為中國買了台灣近半的出口產品,就認定台灣經濟一定要依賴中國才能生存!這就是典型「錯把馮京當馬涼」的笑話。

台灣經濟競爭力遠超中國

其實,「貿易依存度」原是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進出口的貿易總金額占GDP(國內總産值)的比例,也可以再細分為「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

這些依存度,基本上是代表一個經濟體開放的程度,並不能直接用來分析一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或生存能力。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機構將各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做成量化指標。

例如瑞士的洛桑管理學院(IMD)以及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每年都會做出全球競爭力報告,將全球一百多國的經濟競爭力做成排行榜。

▲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歷年排名(2010-2020)。(圖/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9年WEF的報告將台灣排在第12名(中國排名第28名);2020年IMD的台灣排名為第11名(中國則是第20名)。

顯然台灣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都遠強於中國!台灣人真的不要妄自菲薄!

「貿易依存度」非貿易戰目標唯一標準

我們就以最近中國貿易制裁澳洲的實例,說明貿易依存度高就是貿易戰打擊的目標嗎?

中國連續11年是澳洲產品的最大出口國,去年雙邊貿易值約1,840億美元,此外中澳雙方在2015年也訂了自由貿易協定(FTA)。澳洲對中國出口的依存度約32.5%,比台灣低近十個百分點。

▲近年來中澳關係陷入低點,中國連番針對澳洲商品採取禁止入口等措施。(圖/路透社)

去年中國不顧雙方訂有FTA的互惠規定,只因為澳洲呼籲調查武漢肺炎病毒起源,又在新疆、香港等議題上發聲譴責,讓中方極度不滿,自從2020年5月就針對大麥、羊肉、牛肉、龍蝦和木材等澳洲消費性商品對中國出口依存度高的消費商品,祭出不同關稅制裁與進口禁令,企圖以貿易戰來教訓澳洲。

中國制裁澳洲卻付出極大代價

中國在經濟上制裁澳洲,固然造成澳洲的經濟傷害,短期內最嚴重可能達到GDP的5%左右。

但是,澳洲産品也不是非賣中國不可,未來澳洲會被逼得去開發其他國家的市場;中國對澳洲的制裁效果,就會越來越低。

澳洲只要撐個一、二年,傷害就過去了!此外,中國的經濟制裁不是自己不必付出代價。

表面上,中國似乎是對澳洲對中國依存度高的商品下了重手,但是後果卻是得不償失,中國本身也因此受到數倍的嚴重傷害。

同時,中國制裁澳洲一事也讓各國了解中共是一個不會遵守協約的政權,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信任因此大打折扣了!

根據澳洲「農業與資源經濟與科學局」的估計,澳洲農民損失3.3億澳幣,但是中國的傷害反而比對澳洲嚴重,中國農民恐將損失高達澳幣36億元。

雖然煤大多不是消費品,但中國仍對澳洲煤也進行大規模的制裁,結果是澳洲優質焦煤在澳洲國內價格下跌22%,但是中國國內焦煤價格飆漲至4年來的高點。

▲寒流來襲,中國煤炭需求量大增,圖為限電時的浙江義烏。(圖/CFP)

中國煉鋼需求煤炭的量非常大,禁澳煤還造成中國各大城市在嚴冬中經常停電,因為發電廠和民生的用煤被移去煉鋼了,而且中國更得用更高的價格向其他國家購買煤炭。

這也許是中共失算了,或是中共政權認為民衆挨寒受凍一點也不重要!這些現象都說明進行經濟制裁的一方,本國也一定會付出經濟代價。

澳洲鐵礦砂對中依存度極高,中國卻不敢制裁!

在這裏我們要特別提到澳洲對中國出口依存度極高的商品-鐵礦砂,中共卻一點也不敢制裁。

澳洲鐵礦砂出口中國的依存度大約在的80%至85%(澳洲鐵砂出口占全球出口的6成),中國卻萬萬不敢制裁澳洲鐵礦砂,因為中國目前找不到其他來源,可以來取代澳洲鐵礦砂。

一旦制裁澳洲鐵礦砂,中國的鋼鐵產業將受到嚴重的打擊,泰半的煉鋼廠都會會被迫停爐,損失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鐵礦砂。(圖/路透)

可見「出口依存度」的高低並不是對手用來選擇制裁的標準,反而是產品替代性的高低才是關鍵。

事實上,任何一個產品如果沒有其他進口來源、或其他替代的產品,進口國一定不敢輕易制裁這個進口產品,除非依賴它的相關産值很小到可以犧牲。

因此,一個個進口產品的替代性以及衍生的國內産值大小,才是經濟制裁的選擇標準。

中共找不到澳洲鐵礦砂的替代品,就絕對不敢制裁這個產品。所以,中國打擊澳洲的商品大多是替代性高的消費品為主。

台灣對中國經濟重要性就像澳洲鐵礦砂!

在台灣也有不少人認為,目前中國若對台灣發動禁止進口或高關稅、等貿易戰争,台灣經濟就GG了!事實是,北京若做了這件蠢事,中國經濟也會丟了半條命!

如果中國突然停止進口台灣產品,台灣的經濟在短時間內當然會受到重創,但是中國本身的經濟也會受到更嚴重的創傷,而且是數倍以上的經濟大災難!為什麼?

中國從台灣進口的產品結構,以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光學器材、化學品、塑橡膠及其製品為主;尤其以電子零組件占總額五成以上最多,而且其中一半是各種半導體的晶片。

▲中國從台灣進口大量晶片。(圖/視覺中國)

根據中國方面的進口資料,單單是進口的台灣晶片去年一年就達到900多億美元。所以,中國自台灣的進口集中在中國無法自行生產的「中間產品」,當然不是最終的消費性產品。

中國進口台灣各種零組件、器材等中間產品及機械、等生財器具,在中國國內進行加工生產後,變成價錢是好幾倍的商品,再供給國內市場或出口之用。

這就是兩岸之間「加工貿易」的特色。換句話說,台灣的對中國出口的產品支撐了中國3,000、5,000億美元的產值。就兩邊的數字相比而言,到底是誰在怕誰呢?

中國想制裁台灣?代價則以數千億美元計

中國若禁止台灣產品的進口,後續加工的出口不只斷線了,也無法供應國內最終產品的需求。

若提高關稅,一定會提高中國産品的成本,不利於國內需求以及出口競爭力。出口是中國經濟成長的最重要的動力。

對於沒有民主選舉的中國而言,中共政權的正當性建立在經濟的持續成長。中共會為了徹底「窮台」,而斷送了自己在經濟上的命根子嗎?

▲台積電等科技類股票帶動台灣經濟與股市增長。(圖/記者屠惠剛攝)

為什麼全面制裁台灣經濟,北京要付出的政治和經濟的代價會這麼高?理由很簡單就是,中國依賴台灣的電子零組件和生財器具,尤其是台灣的護國神器—晶片。

我們都知道最終產品的價格通常是遠高於進口零組件和進口設備折舊的成本,因為最終產品的價格還包括了在地的水電費用、勞動成本、租金、建物折舊、稅捐⋯等成本。

兩岸若發生貿易戰 中國將爆發失業潮!

目前中國一年進口台灣生產的各種中間產品大約在1,000億美元以上,相關加工的產品的營業額至少是二、三倍以上的數千億美元。

如果禁止台灣產品進口,中國數千億美元的產品就會立刻斷鏈,不但數以千億美元的出口泡湯了,連國內重要的電子相關產品的供貨也要中斷了。這可不是北京可以玩的遊戲。

完全禁止台灣(中間)產品進口時,相關上、下游産業馬上就有2,000、3,000萬人的工作人口要失業了。

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特別是大部分自動化或電腦化的產品,都會因為缺乏台灣出口的晶片、等電子零組件而停擺;中國經濟將迅速倒退回傳統工業時代。

▲中國雖投入大量資源到半導體產業,並扶植如紫光集團之類的業者,但目前技術仍無法超越台灣,況且紫光集團目前深陷於違約風暴中。(圖/視覺中國)

這種巨大的經濟變局,絕對足以撼動中共的政權!中國雖然投入巨資要半導體相關產業自立自強,但十年內還不可能超越台灣,經濟上就不敢發動對台的經濟制裁!

即使我們不用這些數據來說明現階段中國經濟的繁榮是要依賴台灣的支撐,就用政治的觀點也可以證實這個論點!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上圍堵台灣,不只不留餘力,甚至滴水不露。

北京武力強化了,就開始每天用軍機繞台施壓。如果在經濟上吃得下台灣,早就不客氣地動手了。

為什麼到今天不敢對台灣動用經濟制裁的手段,不是中共仁慈,而是付出的經濟代價太高了,足動搖中共的政權。

兩岸經濟架構合作協議(ECFA)在2019年9月間就十年期滿,在野的國民黨還高聲指稱兩岸局勢日益緊張,中國很快將終止ECFA,狠狠地傷害台灣的經濟。結果呢?北京根本就避談ECFA十年屆期這件事!

台灣廠商只有超前佈署 才能避開中國的輾壓!

保護台灣主權除了加強國防戰力之外,只要在關鍵產業的生産技術上領先中國,中國就不可能掙脫兩岸之間「加工貿易」型態的鎖鏈,中國只能認命地繼續依賴台灣的高科技零組件和精密產品。

台灣若能持續保持台灣在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產業鏈的競爭優勢,中國就不可能為了加速「統一」,而對台灣採取大規模的經濟制裁。

▲作者認為,只要台灣持續保持在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產業鏈的競爭優勢,中國就不可能為了加速「統一」,而對台灣採取大規模的經濟制裁。(圖/記者李毓康攝)

不過,我們不能忽略北京也一直積極培養中國企業,引進台灣技術人才,甚至竊取台灣產業技術,以取代從台灣進口的各種高科技和精良產品。台灣廠商惟有不斷地追求產品的精進和創新,才是能護台保民,避免中國碾壓的不二法門!

熱門點閱》

► 錢世傑/台股破萬五 勿在「興奮中死亡」 犇牛行情怎上車?

► 李沃牆/川普磨刀霍霍向陸企 拜登有不打「美中金融戰」的選項?

► 李克聰/北北基就有4萬從業者 外送經濟大熱 交通事故如何減?

► 謝金河/全球狂印鈔 台股牛氣衝天 政府釀成史詩級投機大泡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