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高層:拜登政府有3挑戰 台美關係不至於「重置」

▲▼拜登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的新擺設。(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拜登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的新擺設。(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於美東時間20日正式就職。對此,我國安高層分析,美國新政府接下來勢必面對3項挑戰,包括疫情、經濟衰退,以及共和黨人不願接受拜登當選事實;不過,在亞洲戰略上,重要性也提升,但還不至於「重置」(Reset)。

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博(Kurt Campbell)在2020年12月的「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上,其實已經提出當前美國面臨的三大挑戰,包括:疫情的處理、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以及多數共和黨人不願接受拜登當選事實。

因此,國安高層分析,拜登政府上任之後,優先要務,正是處理疫情、振興經濟與團結美國等三件事;尤其美國社會,在國會山莊的暴力事件後,分歧仍然持續,拜登勢必也得面對另一半的共和黨支持者,必須盡量取得共識。

國安高層說,從拜登的就職演說中,就有強調「團結美國」,而所簽署的17項行政命令中,除了就職前拜登即強調的氣候變遷議題,包括穩定疫情、經濟復甦、種族平等、醫療保健、移民制度,以恢復美國全球地位來觀察,拜登是「先內而外」的政策方針,是非常清晰的。

國安高層表示,美國閣員的任命會受到國會制衡,布林肯在參議院聽證會的質詢中即可觀察到,雖然民主黨在參議院最終獲得多數,但兩黨勢均力敵之下,「亞太事務」及「台美關係」也就成為焦點。

國安高層指出,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尚未提名,完整組成新政府大概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推估需要到今年5月份前後;因此,在整體人事佈局未全數到位前,對於亞太政策暫時不至於有大幅度調整變化,也勢將仰賴官僚系統及無須經參院聽證程序的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博(Kurt Campbell)。

▼歐巴馬政府時期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出任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圖/路透)

▲▼歐巴馬政府時期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將出任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圖/路透)

同時,對於美國而言,亞洲戰略重要性勢必會提升,國安高層認為,拜登政府的亞洲佈局還不至於會「重置」(Reset)。

首先,從美國國安核心名單來看,國安高層表示,復辟主義未佔上風。2020年11月,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萊特(Thomas Wright)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撰文〈拜登外交政策面臨的焦慮〉〈The fraught politics facing Biden’s foreign policy〉指出,拜登的世界觀十分寬廣,足以容納「復辟主義」和「改革主義」。

因此,拜登顯然是信任許多歐巴馬政府的高級官員,但對於歐巴馬時期的謹慎和漸進主義也有所保留。國安高層認為,「中國議題」是拜登政府檢視或檢討的重要項目,而從拜登目前提名的國安團隊核心名單,對中妥協派尚未入列,可以推估「復辟者」(Restorationist)未佔上風。

▼白宮新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白宮新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其次,亞洲在美國政策組織的戰略重要性是空前提升。國安高層指出,「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資深副會長暨日本講座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在今年1月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拜登做出他對亞洲大膽的第一動作〉(Biden Makes His First Bold Move on Asia)表示,任命坎博(Kurt Campbell)作為拜登對於亞洲事務的左右手,將強化新政府的對中政策。

在葛林的文章中有提到:第一,坎博被公認是中國崛起後,建立同盟和夥伴關係以遏止北京發展的早期重要戰略建構者,而坎博的樞紐戰略依然是拜登團隊與兩黨國會領導人間的核心共識。

第二,坎博這項新的職位,空前提升亞洲在美國政策組織中的戰略重要性;第三、選擇坎博代表兩黨在中國和亞洲戰略上的重要共識,坎博是亞洲政策具有美國跨黨派基礎的推手之一,就如故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和部分共和黨人經常向坎博尋求亞太政策建議。

在台灣方面,國安高層表示,美國的亞洲政策具有延續性,也將延續對台灣的承諾。他認為,坎博(Kurt Campbell)在2020年12月「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上,即表示美國的亞洲政策具延續性,且已經展開在亞洲的重新定位,包括台海安全,以及中國在南海、印度、澳洲甚至對亞洲民主國家的經濟杯葛,使美國兩黨瞭解未來面臨的挑戰。

在談話中,坎博也表示拜登政府將延續美國在區域的作為,包括強化台美合作及信守對台灣的承諾;而坎博去年12月的說法,與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參議院聽證會的說法相同,布林肯也表達堅決信守對台灣的承諾,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定且長期跨越黨派,確保台灣有自我防衛能力,並且也希望看到台灣在世界各地扮演更大角色。

國安高層分析,「制衡中國」是美國印太戰略重心,以權力平衡及合法秩序(Balance of Power and Legitimacy)應對。他指出,坎博(Kurt Campbell)於被提名為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前夕,與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策略倡議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共同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美國如何支撐亞洲秩序-恢復平衡與合法性的策略〉(How America Can Shore Up Asian Order-A Strategy for Restoring Balance and Legitimacy〉。

內容中表達了,美國現今的印太戰略有三項重點:第一,對權力平衡的需求;第二、區域國家承認合法秩序的需求;第三、聯合盟邦與夥伴共同因應中國對權力平衡及合法秩序的挑戰。

國安高層認為,值得關注的是,坎博與杜如松繼續沿用川普政府的「印太」(Indo-Pacific)一詞,並主張透過細緻的外交操作,建立同盟國關係等方式,以制衡中國為印太戰略的重心,針對中國近年強勢作為,主張美國必須以權力平衡及合法秩序應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