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樂偉
南韓tvN熱播周末連續劇《哲仁王后》(철인왕후),以朝鮮「哲宗」時代下「勢道政治」如何左右朝政為歷史背景,講述哲宗(金正鉉 飾)希望憑一己之力,能推翻扶植中殿(申惠善 飾)背後那根深來自「安東金氏」的政治勢力,呈現出當年宮中生活和權力暗鬥的黑暗一面。
▲《哲仁王后》由申惠善、金正鉉主演。(圖/friday影音提供)
在那時代,儒教的理想形態,即「王道政治」未能實現,反而遭外戚(王室親家)壟斷國政,形成了「勢道政治」,使國政日益墮落,朝廷內外失去民心。其中尤以當時三大行政—田政、軍政和還谷,脫離原有宗旨的問題至為嚴重,變得紊亂不堪。不僅是土地稅(田政)、兵役稅(軍政),就連福利政策(還谷)也淪落為敲詐平民的工具,加劇了民不聊生的社會危機。
▲申惠善飾演王后,但被現代男性的靈魂給附身。(圖/friDay影音提供)
朝鮮正祖以後,時政遭勢道政治左右,宗族貪污、橫行霸道,財政虛弱。在國庫空虛之下,朝廷唯有再向百姓施加嚴苛徵稅,務求穩定王室貴族的生活,以其不受影響。
只是,越向民間強徵數之不盡的稅項,百姓的生活就越見艱苦,民怨四起,隨之而發生了多場民亂,如「壬戌民亂」與「壬午兵變」與「東學黨起義」,就是因對朝廷時政不滿而起。
▲金正鉉飾演哲宗。(圖/friDay影音提供)
若擁有強勢的王權,或許能以一君之力,推動時政改革,以挽回國政的不足之處。只可惜那個時代,王權卻遭勢道政治徹底架空,而各宗族間卻只在意關心如何鞏固他們的財富力量,斂財作為唯一手段,打擊來自潛在別的黨派挑戰,被犧牲的正是生活在苦不堪言之中的老百姓。
當時哲宗一直留意著時局事態,也有傳他有把所有貪官污吏的名字,一一寫在他的寢室牆壁上,以示警惕。只可惜這也僅是他最終只能完成的事,因為當時政權是掌握在「安東金氏」的手中,他的不滿無法轉化為真正實政,改革不了大局發展。
▲哲宗雖然想改革,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圖/friDay影音提供)
勢道政治下,朝廷縱容官員開徵苛稅、賄賂與販官鬻爵等問題橫行無忌,而不少新開稅收,雖是無道霸道,但卻無人能阻止這些荒謬的事情不斷發生。就如那時有一種稅項稱為「降年稅」,是向已達60歲,不再納入兵役之齡的長者,卻繼續強徵他們「兵稅」。還有的是,向未達服兵役的小孩,要求他們納稅,稱為「黃口簽丁」。
另外,借「壬辰倭亂」為契機,官員再向農民募兵,並開徵「軍布」,要求農民每年繳交,加重他們的負擔之餘,甚至連在他們死後,更會向他們的同族與鄰居繼續強徵,稱為「白骨徴布」,貪得無厭之勢不禁使人嘩然。
▲哲仁王后背後的勢力影響王權,形成「勢道政治」。(圖/friday影音提供)
當時,朝鮮儒學詩人丁若鏞便曾經以百姓生活的苦況,寫成了一首反映時弊的詩,名為《哀絶陽》。當中如「夫征不復尙可有/自古未聞男絕陽/舅喪已縞兒未澡/三代名簽在軍保」,講到一名婦人向縣門申冤,指朝廷一併對他的丈夫、已過世的老爺與孩子,無差別地徵收軍稅,苦不堪言。丈夫別無他法,唯有把心一橫,決定絕育了斷。
朝鮮王朝到了勢道政治壟斷國政的時代,王權不彰,官府遂以強稅壓迫百姓,盡吸民脂民膏,埋下了後來一波接一波的民亂爆發的伏筆。
本文出自外稿作家,由鍾樂偉【韓劇《哲仁王后》 — 朝廷以外百姓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授權提供►看更多鍾樂偉專欄文章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