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予晞面交「夢幻逸品」感動!老教授賣掉珍藏相機原因有洋蔥

2021年02月15日 21:33

▲林予晞發行個人第二本攝影集,舉辦新書記者會。(圖/TVBS提供)

▲林予晞發行個人第二本攝影集。(圖/TVBS提供)

文、圖/林予晞

摘自/有鹿文化出版《遊目 Nomadic Eyes

我不算是追器材的類型,但即便如此,人生中還是有一兩次為了逸品而瘋狂的時候。

市面上較為普及的135底片用了將近十年,我在操作上終是有點把握,也學會了沖洗底片,這個時期我開始鼓起勇氣正式接觸成本昂貴的120底片。

▲▼林予晞攝影集《遊目 Nomadic Eyes》(圖/林予晞/有鹿文化提供)

▲林予晞攝影集《遊目 Nomadic Eyes》中收錄作品。(圖/林予晞/有鹿文化提供)

我們用實例來具象化「昂貴」這個抽象概念:以6x6的畫幅來說,120底片拍一張照片粗估是將近135底片四張組起來的大小,一卷底片只能拍十二張。

在每張照片成本提高快四倍的情況下,攝影時自然會比較用心,跟135mm街拍的節奏完全不同。為了減少浪費底片的機會,我日以繼夜地爬文、看照片、做功課,希望能找到一台有內建測光的機種,期望在自動測光的幫助之下,我可以拍好拍滿那珍貴的十二張底片。

茫茫機海裡,拍得出時光感的舊相機常常沒有內建測光;有測光的,畫面看起來又太完美;美感與技術兩者兼具的,經常動輒三公斤左右,根本難以帶出門拍攝,或是價格昂貴到難以下手;正當我懷疑心目中的120相機是否根本不存在於這世上時,我在某拍賣網站上看到一位中壢的賣家,手上竟然有一台在台灣數量稀少、幾乎沒有人出讓、剛好與我心中條件相符的中片幅相機,配件齊全,還有兩顆鏡頭,全部不到五萬多。我清點了一下手上的相機,大概賣掉兩三台可以抵這一台,於是我狠下心,沒有議價,即刻下單。

賣家說這些配備比較脆弱,可能要相約在中壢某大學當面交易,我爽快答應,幾天後找了朋友陪我驅車迎接那得來不易的相機。

▲▼林予晞攝影集《遊目 Nomadic Eyes》(圖/林予晞/有鹿文化提供)

▲林予晞攝影集《遊目 Nomadic Eyes》。(圖/林予晞/有鹿文化提供)

一駛進該大學便感覺到濃濃的學術氣氛,我在理學院旁的公共區域等待賣家,環顧四周,我想可能是跟我差不多大的理學院學生吧。不一會賣家出現了,是位約六十幾歲的斯文先生,小心翼翼地捧著相機登場,原來是理科的教授。他見到我也遲疑了一下,便不好意思地表達,因為都是打字,他本以為是男生跟他買相機。

我們彼此很客氣地坐下,他戴起手套,小心地打開盒子,拿出他列印的英文說明書,一頁頁跟我解釋使用方式。「不好意思,只有英文的說明,但我想會想使用120相機,英文應該也會看得懂。」教授如此說道,我一時間還想不清兩者的關聯,不過又覺得滿有道理,真不愧是前輩。

聽完解說,完成交易,我抱著相機,離開前忍不住詢問,拍賣頁面上那大量的相機與器材都是他收購來的嗎?「喔,那都是我自己使用的相機。」

▲▼林予晞攝影集《遊目 Nomadic Eyes》(圖/林予晞/有鹿文化提供)

▲林予晞攝影集《遊目 Nomadic Eyes》。(圖/林予晞/有鹿文化提供)

「那您為什麼要全部賣出呢?」教授突然透露出一絲感慨,眼神看向遠處說:「人到某個年紀之後,會開始想把自己擁有的交給別人,我的孩子不像我這樣愛攝影,我想,與其讓他們在我身後隨意出清,倒不如現在讓我親手把相機交給願意珍惜它們的人。」講完這些話,教授像是從某個思緒回到現實,客氣地與我道別後便離去。

那是一次再奇幻不過的經驗,有點憂傷卻又充滿希望。相機幻化成智慧的隱喻,一位老者將他探索一生的知識精華交給了毛躁如我這樣的後輩。

希望將來有一天,我也有能力擁有一點智慧,傳承給願意珍惜的來者。老師,謝謝您把如此愛護的相機交給我,我一定不會枉費您的用心,好好珍惜它。

▲▼林予晞攝影集《遊目 Nomadic Eyes》(圖/林予晞/有鹿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有鹿文化出版《遊目 Nomadic Eyes》,作者林予晞。「面對眾多無法一一回覆、朝自己打來的聲音,攝影是我找到平靜的方式。我拍攝的畫面,訴說了很多心裡話。這些話語在體內令人糾結難受,以攝影的方式表達出來。每次的快門都是再多認識自己一點的機會。」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