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朋友在IG上炫富、放閃?其實是你的「嫉妒心理」作祟

▲▼手機,社群,打字,假消息,假新聞。(圖/CFP)

▲用社群時常常覺得別人在炫富或放閃嗎?可能是你的「嫉妒心理」作祟。(示意圖/視覺中國CFP)

文/《活著不是為了討好你,我想取悅的是自己》

【你越缺什麼,就會越覺得別人在炫什麼】

「昨晚和一個酸民在微博上對罵,氣死我了。」小茹和我吐槽道。我忙問怎麼回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憤憤不平地回答:「我買了最新款的包包,開心地發在微博上,誰知過了一會兒有個酸民酸不拉幾地留言,說我在炫富。我當然不爽啊,就跟他對罵起來了。罵著罵著,他撂下一句『越炫什麼就是越缺什麼』,就把我封鎖了,委屈死我了!」

一旁的我,特別為她打抱不平。

這世上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完全分不清「炫耀」和「展示」之間的差別,不分青紅皂白地就給人亂貼標籤。

「越炫什麼就是越缺什麼」這話乍一聽沒錯,大張旗鼓地吶喊可不就是為了掩飾某種匱乏嗎?可是細細琢磨一下會發現,這個理論完全站不住腳。如果人家不曾擁有那些東西,又該如何炫耀呢?

在西門君看來,也許更符合現實的情況是—你越缺什麼,才會越覺得別人在炫什麼。

什麼意思?其實很好理解,那些對富二代咬牙切齒的人,自己往往沒什麼錢。一個看到別人的甜蜜照就大呼「放閃死得快」的人,絕對是單身狗。

你有我沒有,我很不爽,但是我打死也不會承認自己低人一等,怎麼辦?簡單,我酸你、抹黑你、挖苦你,哪怕這並不會改變我和你之間的差距,但至少能讓你感受到我的不屑一顧。

艾倫.狄波頓在《我愛身分地位》中解釋了這一現象—當與我們處在同層次的人擁有比我們更好的東西,我們就開始懷疑自己的地位比他低,由此感到擔憂。

而擔憂的結果,好一點的成了「羨慕」,陰暗點的則淪為了「嫉妒」。

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馬雲登上十次全球富豪榜你都不會放在心上,但是同窗好友一躍成為知名影星,你一定會羨慕嫉妒恨。

見不得身邊的人混得比自己好,是大多數人的通病。

* * *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小說《惡意》裡講了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故事: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在家中被殺,殺人兇手竟是同樣身為作家的同窗好友野野口修。

很多人猜測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一定是他和日高邦彥之間有什麼不共戴天的過節吧」?其實並不是,他在事情敗露後對警方供述道:「殺人沒什麼理由,我就是看他不爽。」這是何等奇葩的殺人理由!

與一見鍾情的美好相反,有的人,你剛接觸就無緣無故地討厭他,他的一舉一動都讓你反感。你完全不清楚這種抗拒心理從何而來,但是仍然抑制不住。

在心理學家看來,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討厭。這一切是因為他在你眼前是一面鏡子,而你從鏡子裡看到了自己陰暗的那一面,這讓你感到無比恐慌。

舉一個也許不那麼恰當的例子,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如果開著一輛賓士經過你的面前,大概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會是—她一定有個有錢的乾爹!

雖然事後你冷靜的大腦幫你分析了各種可能性,也許她確實家境殷實,或者她是個年輕的企業家,也可能曾經幸運地中了大獎……但你的潛意識,卻教唆你用了最惡毒的想法去揣測這個女孩。

原因無他,嫉妒使人醜陋。

自己的年紀比她大,混得卻比她慘,這種事實太令人崩潰了!所以你只能透過不斷地吐槽和否定,來彰顯自己的價值並不輸人一等。你真正懊惱的是:「為什麼我在她這個年紀不像她這般年輕有為!」

* * *

那些「缺什麼卻覺得別人炫什麼的人」,大多是社會的Loser(失敗者),他們遊手好閒,一事無成,需要透過不斷抨擊別人才能尋找到存在感。

就好比我們平時總能聽到有人吐槽誰誰誰是「交際花」,其實哪來這麼多交際花啊,

不過是這幫長舌婦自己無人問津,妒忌別人桃花氾濫罷了。

這樣的人,你要離他越遠越好。你和他據理力爭,他就死咬你在譁眾取寵,你選擇沉默不語,他就黑你是心虛默認。

我炫耀豪車,我知道這是事實,你卻說我其實沒那麼有錢,我自然很不服氣。有些人甚至不懷好意地說:「你的錢來之不義!」這是你的言論自由,但那也只是你自己的臆測而已。

法蘭索瓦.基佐就說過一句名言:「敢言之鑿鑿的人,極有可能都是胡說八道。」

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給我扣各種「炫」的帽子,對不起,我不接受。這本來就是我

平日生活的正常展示。

你覺得我裝,對不起,恐怕是你太low(低級)了吧。

▲《活著不是為了討好你,我想取悅的是自己》。(圖/高寶書版提供)

★本文經高寶書版授權,摘自《活著不是為了討好你,我想取悅的是自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