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地表最難高峰K2」動人紀錄!距離登頂400公尺放棄理由曝光

▲▼「K2」被公認為地球表面最困難的一座山!作家陳德政2019年與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同行加入「K2 Project」,回國後寫下《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K2」被公認為地球表面最困難的一座山!作家陳德政2019年與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同行加入「K2 Project」。左起:呂忠翰、陳德政、張元植。(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海拔8611公尺的「K2」被公認為地球表面最困難的一座山!作家陳德政2019年與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同行,加入台灣遠征隊「K2 Project」攀爬這世界第二高峰,在氧氣濃度只剩海平面的一半、日夜50度溫差的基地營生活了一個月,回國後寫下《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被讚為是20年來最深入、動人的K2峰紀行。

相較於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K2因其必經的瓶頸冰塔路段的不穩定性,堪稱「地球表面最困難的一座山」。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在2019年挑戰這座高峰,文化評論家詹偉雄為兩位登山家助力,發起了「K2 Project」募資與認識高山計畫,而作家陳德政因緣加入,成為隨隊的報導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是世界頂尖登山好手的夢,也是呂忠翰和張元植的夢,而陳德政也從未想過自己有這一天,走在他們前往夢的路上,抵達由黑白兩色構成的天地。「9天,從海拔3千公尺跋涉到5千。愈來愈稀薄的氧氣、愈來愈凍寒的溫度、愈來愈疲憊的身體告訴你:終於接近攀登K2的起點。」

因為天氣因素,兩位登山家最終在距頂峰400公尺處被迫下撤,留下懸念。但他們對攀登本質的思考,面山時的虔誠謹慎,在緊要關頭決定回頭的理智,甚至從埡口離山時,陳德政身心面臨的巨大考驗,都讓人重新思索成功的定義,「不是只有登頂才能成就一個人,登頂只是一瞬,登山不是」。

▲▼「K2」被公認為地球表面最困難的一座山!作家陳德政2019年與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同行加入「K2 Project」,回國後寫下《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K2」被公認為地球表面最困難的一座山!作家陳德政2019年與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同行加入「K2 Project」,回國後寫下《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呂忠翰、張元植拓展出了台灣攀登史新頁,也成為陳德政一生一遇的歷程。陳德政挑戰全新創作領域,在氧氣濃度只剩海平面的一半、日夜五十度溫差的基地營生活了一個月,面對無際的蠻荒與巨大的孤獨,以生命作賭、不斷挑戰身體極限,也從一位無神論者轉變了對自然性靈的看法──「世間有神。自然是神。」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由新經典文化出版,詹偉雄讚嘆這部重量級作品為「一種盧梭式懺悔錄,而且是一種優美的、懸思的準山岳文學。」是台灣20年來最深入、最動人的K2峰紀行之書。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