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圖/路透社)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美國《時代》週刊9日報導,原標題「我們如何避免在不知不覺中夢遊般一步步滑向與中國的戰爭」, 美中如今有走向碰撞的勢頭。如今,中美兩國在南海地位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還有各種貿易和關稅規則分歧,以及兩國圍繞新興5G網路的主導權等。該報導稱,如果中美一旦發生衝突,最可能地方就是南海或是台灣海峽。
大陸官媒《環球網》引述報導稱,權威人士亨利·季辛吉一年多前曾表示,美中正處於「冷戰的山腳」。我們評估認為目前兩國正迅速登上這座山的山坡,並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陷入全面的類似冷戰的狀態。到2034年這會不會導致兩國發生熱戰?甚至是核戰?不幸的是,「答案或許是肯定的。」
▲美國軍艦曾多次航行南海。(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該報導稱,兩國在南海地位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還有各種貿易和關稅規則分歧,以及兩國圍繞新興5G網路的主導權等。歷史上不乏「修昔底德陷阱」的例子。每當一個崛起大國(現在是中國)與一個老牌大國(現在是美國)對抗時,結果往往是一場全球衝突。多數情況下戰爭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但還是會發生。
報導指出,如今感覺不同的是,一連串的分歧越來越大,加上太平洋兩岸(美中各自)的國內政治壓力。對雙方來說,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指責對方是軍事和經濟上的侵略者。再加上疫情這個額外壓力,顯然雙方的關係充滿矛盾。
中美雙方可能的爆發衝突點會在哪裡?報導分析,可能在海上「廣袤的南海爭議水域。」美國進行頻繁的航行自由巡邏,將軍艦駛過爭議水域,往往非常接近中國的海岸。中方對此的看法,就像我們大多數人當鄰居開始在我們家的草坪上打洞時的感覺一樣。中國海軍和空軍經常做出強硬的回應。但美國繼續進行此類巡邏,並會向盟友施壓要求他們參與。
報導進一步說,雙方出場的都是相對年輕的軍事領導人,我們瞭解這些年輕戰士的膽量、自豪感和態度,他們不會退縮。任何一方都容易誤判,而另一方就會做出攻擊性反應,從而導致事態升級。比如,如果一架中國飛機被(美方)擊落或一艘美國驅逐艦被中方導彈擊中,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並激起北京和華盛頓的民族主義,特別是在美國大選後,民主黨與共和黨都把中國視為靶子。
▲美媒憂心,美中意外開戰的風險真實存在且在增加。(圖/CFP)
報導稱,這樣的事件發生,可能在台灣海峽,加上中國人對台灣是中國主權一部分的自豪感和民族主義的因素,極易引發比我們迄今看到的警告性射擊和近距離接近更大規模的軍事交鋒。這就像踢開一扇門進入一個漆黑房間。結果變得更加難以預測。任何一方的更大規模打擊都可能接踵而至,也許是更大規模的網路攻擊,也許是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雙方的航母打擊群可能會正面對峙。若損失加重,採用戰術核武器的衝動可能會上升。
報導強調,「必須想像中美之間可能發生的戰爭災難,這樣就可以逆推並防止它發生,在應對最大威脅的挑戰時,往往不是智力不行,而是想像力的缺乏。」並且舉例歷年來讓人無法想像的大事件,例如,珍珠港事件、美國世貿大樓被摧毀、阿富汗20年戰爭、全球性疫情。
最後,報導指出,美中意外開戰的風險真實存在且在增加。我們不僅需要想像力,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去創造一個能夠運用所有重要國家工具(外交、經濟、軍事威懾、文化、交流)的國家戰略,如果想要避免在不知不覺中夢遊般一步步滑向一場21世紀戰爭。
讀者迴響